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20世纪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产生了许多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鱿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试验用书《历史》

材料二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卒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表述的是什么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材料三   24年前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鲜明地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袖。在24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领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根本指导忍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指导思想,逐渐成为集中全党智慈的毛泽东忍想.……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刘少奇的报告.在随后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用两天的时间,向代表们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在会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准确而科学的定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代表全党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个报告获得了一致通过.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也成为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之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指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贡献。

材料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时期又形成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
(4)综上,谈一谈你对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南宋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1-12-04更新 | 100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3737723506.3
18404128126686.5
18933367726687.9
192044377470010.6
193646136526311.4
194954167576510.6

——摘自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二   德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表(百分比)

时间农村城市
187163.936.1
188556.344.7
189549.850.2

普鲁士东部与西部城市化率比例表(百分比)

时间东部西部
184022.925.2
187124.234.2
191033.150.7

——摘编自刑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时期。1953年,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底,中国非农业人口达9949万人,其中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达1500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和德意志城市化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城市化加快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21-01-0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是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020-12-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治国篇》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唐太宗在其《民可畏论》中说:“天自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朱熹说: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演变及历史价值》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一股带有平民主义色彩的个性解放思潮,开始猛烈地冲击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和纲常礼教观念。黄宗羲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哲学史研究方法,“名人讲学,袭语录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更滋流弊,故学者必先穷经。然拘执经术,不适于用,欲免迁儒,必兼读史。”正是从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过程出发,黄宗羲才能超越前人,以一种符合历史目的论的视角,提出君主专制产生的根源以及原因,进而对其“合法性”进行解构和质疑,提出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的民主思想。

——摘编自潘允中《明末清初三大儒与近代启蒙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三位人物的各自观点及体现的共同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启蒙民主思想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和民主启蒙思想关系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引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现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像人类手中挥舞的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人类扫除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之利器: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核技术就是一个例子。核能是20世纪人葵获取的一项新能源,可拉制的核裂变反应可以作为发电站、核动力的能源,不可控制的核裂变反应则用来制造原子弹。核技术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潜在的威胁。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惨痛的教训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科技滥用的沉痛教训远不止这些,酸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以及大气奥氧层空洞,水污染,海洋污染等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环境恶化的挑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发生后,西方人以交往不能仅仅局限在贸易层面为由,要求与中国政府进行直 接而全面的外交往来。作为自1757年就成为清朝唯一对外贸易港口的广州,自然成为清政 府的属意之地,两广总督衙门就是清朝的外交部。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的首先攻击点是广州,很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逼迫清政府将外交机构移到京都(北京),与清朝中央而不是地方当局打交道。清廷担心外使入京后会直接挟制中国中央政府, 故于1859年上谕授两江总督“为钦差大臣,办理各国事务”。1860年10月,北京被英法联军占领,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其中要点便是“外国使节长期驻守北京”。1861年,总理衙门在北京成立,完成了清朝外交机构的转移。

——摘编自郭卫东《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外交体制的变迁》

材料二   自列强在北京设立驻华使馆后,清政府开始意识到对外遣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875 年8月,清政府指派郭高点出使英国,并于1877年1月在伦敦建立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之后,驻外使馆在欧、美、日等国陆续创设。一批批公使走向世界,既体现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日益密切,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入和变化。公使中的大多数人成为传播西学, 鼓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改革的先锋。当列强想在中国扩大其利益时,公使直接与驻在国 的外交部门交涉,阻止或削弱其扩张的势头。在与驻在国进行的直接谈判中,驻派各地的领事们接触和了解了外国政治体制及运行机制,熟悉和掌握了国际规范与国际惯例等。

——摘编自姜德琪 《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遣使外驻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晚清外交的认识。
2020-10-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五中、辽源五中、四平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四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请问答:
(1)公民大会的存在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五百人议事会遵循的政治运作方式哪些为近代西方所借鉴?
(2)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
(3)有人说“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谈谈你对“最狭隘”“最充实”的理解。
(4)材料三中“法”的职能与材料四中“法”的职能有何区别?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材料二 韩非子推崇法制,他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披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在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他们提出的愚民政策只要求愚弄百姓,用重赏重刑来驱迫民众。在专制之下,皇帝享有绝对权力,不受制约,再加上宗法制度下的约束机制和道德的崩溃,秦朝在统一中国后迅速毁灭。

——摘编自朱韬《法制之殇一一读韩非子有感》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法两家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并结合秦汉史实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方略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整个秦汉时代,民族关系的热点和焦点在北方,特别是与匈奴的关系。秦以前,西南夷地区基本上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之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初步开始设立郡县治理西南少数民族。平城之战后,汉朝对内采取休养生息之策,对外采取了缓和的政策,于是有了和亲。即便匈奴出兵犯边,汉也尽量维护和亲的局面,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使汉朝有了几十年休养生息的客观外部环境。汉武帝为了断匈奴臂,派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识,最终设立益州等郡进行管理。两汉时期的西北民族关系十分复杂。汉明帝死后,西域各民族的势力壮大,汉章帝调整了对待西域的民族政策,一度有所收缩。但是,到了汉和帝时,开始打击匈奴,治理西域。

——摘编自 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翻开了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来的歧视或侮辱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 年新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 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

——摘编自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民族互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