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孙中山先生动笔撰写他的民族复兴计划一<实业计划》,分为六大计划:第一计划,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北方大港于直隶湾;建筑铁路系统,由北方大港以达中国西北极端;移民蒙古、新疆……发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第二计划,筑东方大港以使之成为世界级头等商港;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第三计划,改良广州为一世界港……创立造船厂。第四计划,建设中央、东南、东北、高原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创立机车、客货车制造厂。第五计划,发展满足个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和生活安适所由得的粮食、衣服、居室、汽车及各种运输工具制造、印刷等工业。第六计划,发展采矿工业,包括铁矿、煤矿、油矿、钢矿、特种矿之采取;矿业机器之制造;冶矿机厂之设立。

——摘编自黄自荣(孙中山先生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探微》

材料二   国家民族主义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以民族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它反映了某个民族国家与其他民族国家以及当今世界的关系,是民族国家生存的基本方式,因而是一种能在国际政治中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力量和因素。聚合型民族主义主要是指同一地区内各主权国家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寻求合作,即国际政治中的区域一体化现象。

——摘编自张涛华《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研究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族复兴计划不能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国家民族主义和聚合型民族主义在二战后欧洲--体化复兴中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复兴的看法。
2021-11-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4年,袁隆平发现月光花嫁接于红薯的“无性杂种”实验并没有把无性杂交的优势传给下一代后,开始抛弃对李森科遗传学说中的某些观点,以“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植物育种有性繁殖的研究。从19607月开始,他和妻子邓哲历经二年千辛万苦才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为育种实验奠定基础;1966年之后的七年时间里,他带领助手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的试验先后失败,袁隆平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后,提出利用远缘野生稻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新思路,在湖南、广东、新疆等十三个省十八个单位的上百名农业科学工作者协作下,杂交水稻的研究相继突破关键技术难关;1973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现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20世纪80年代,在袁隆平培育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理论和技术路线指导下,两系法杂交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而且使高粱、棉花、油菜、小麦等的两系法研究也获得极大进步。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粮食问题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袁隆平成功之路回眸一解读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贡献、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科研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袁隆平科研工作的主要贡献。
2021-10-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查士丁尼之前,有过三次编纂法典的尝试,但是这些法典的内容依然过于庞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对于查士丁尼来说,统一法典的编纂与帝国其他的措施,都是其重新恢复和统一罗马帝国政策的一部分,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法律。因而,查士丁尼上台伊始,立即着手法典的编纂。公元528,查士丁尼颁布谕令,任命十人委员会,命令他们负责根据以前的三部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编辑一部新法典,并使之系统化。529,法典编纂完成,命名为《查士丁尼法典》。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财富。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据《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谢放提出辛亥革命的发生和结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革命运动是原动力,立宪运动是助推手,清末新政是催化剂。

陈德辉指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有一个必然性的历史轨迹:清廷的极端腐败,改良主义的曲终人散,列强瓜分中国的加速进行,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任何温和的创新和变革尝试都会被扼杀于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必将诞生。

杨银权认为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强调正是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姜义华则认为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张鸣认为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从后来的历史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清政府如果能够正常立宪,宪政、民主等制度迟早会落地生根,社会变革也会比较平稳。

——摘编自孙芳《辛亥革命百年研究综述》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1-28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2005年共进行了13次全国范围的劳模表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劳模表彰情况表(1949-2005年)


——摘编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经济技术部《新编劳模工作手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劳模评选表彰活动的特点。
2022-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大联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李泽厚在评述两宋的绘画时认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也是从“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推移的过 程;而追求细节、真实也逐渐成为宫廷画院和画坛的重要审美标准;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成为独 步一时的艺坛冠冕。由此可知,宋代绘画审美的转变主要得益于
A.理学思潮的影响B.世俗化的趋势
C.禅学思想的传播D.文人画的兴起
2021-12-19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代乃至汉代以前,官僚并不是“生成的”,而是依“以学干禄”或“学而优则仕”,或所谓“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做成的。大约从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典型的专制官僚统治发生了新变化。古代初期封建制度下的世卿世禄在名义上虽不曾恢复过来,而其替代物却已产生。 方壮猷先生曾对其评述道:“这个时代他们的力量,无论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都充分表现他们的 优势。”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唐代官员初入仕途径统计表


——摘编自刘海峰《唐代选举制度与官燎政治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相比汉末至魏晋官僚政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并简述其意义。
2021-12-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对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感到振奋而有意义。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济中国的危急及不独立”,才“可以和世界革命合流”。学者张岱年等认为:“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近代历史证明,以俄国马克思主义为中介,使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张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分析》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的深层指向,是努力取得作为一个国家真正参与全球化所必需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只有真正解决民族独立问题,真正参与全球化才有可能。没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全球化,只能是殖民化的全球化。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透彻分析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思想。他敏锐地认识到:对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要发展生产力,就只有打开国门“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他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龚星其《全球化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理论成果。
9 . 著名学者李剑农指出:“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学者在此评述的是
A.两税法的在税特点B.土地兼并现象的松弛
C.均田制的客观影响D.租庸调制的衰败原因
2021-12-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价,国内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认为其变化之巨并不亚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转变”;二则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对于唐宋变革的社会性质,日本学者认为唐是中古之末,宋是近世之始。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而国内学者在相当长时间内以为这场变革的性质无疑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

——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唐宋变革”的观点。(要求:选择一个或几个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07-07更新 | 48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