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上过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变化。据此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美国自身、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从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021-07-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9月初,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虽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作战经验,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损失。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10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工农革命军前委决定,全农革命军主力就在罗霄山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于194935日到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这次中央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全会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部队进军山区的原因及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文家市决议相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工作重心的决策上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两次中共会议决策得到的启示。
3 . 文明的扩张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越来越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图4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农耕文明不断扩展的因素。
(2)从材料二的四幅图中你能读出哪些主要信息?
(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正确看待当今的文明交流?试着谈谈你的看法。
4 .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人们常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这种民族精神的真正觉醒与近代哪一次战争有关?
(2)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据材料二,抗战时期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