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3 道试题
1 . 某学者指出:“吉林发现了带‘长’字汉代瓦当;内蒙古发现了‘单于和亲’的汉字瓦当;云南出土了‘滇王之印’的汉代金印;新疆沙雅遗址出土‘汉归义羌长’印;青海一座匈奴墓出土“汉匈奴归义亲汉长”篆文铜印。”以上历史叙述意在表明,汉代
A.对地方势力控制明显加强B.疆域范围极其广阔
C.汉族与周边民族交往密切D.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2 .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021-05-14更新 | 2221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汉时期,无论中央还是郡县的公文均要求乡里明文公布,民事告示要“明白大扁书乡市门亭显见处”而“令民尽知之”,刑事公告更是图形天下、布之于亭。这一制度
A.保障了统治秩序的稳定B.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C.提高了文书行政的效率D.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2021-05-22更新 | 224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62年3月,毛泽东针对公安工作指出:“刑法需要制定,民法也需要制定,没有法律不行”。1964年7月形成民法草案(试拟稿),该草案共3编、24章、262条,包括总则、财产的所有、财产的流转。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B.“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C.依法治国方针正式形成D.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2021-04-21更新 | 121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礼》设计的司法制度中,有多个制度以“三”冠名,如三刺、正宥、三赦、三让、三罚等。《说文》日:“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天、地代表阴、阳,人乃天地化生之物:化生又涉及五行运化之理。这表明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
A.体现出丰富的儒家仁爱观念B.蕴含着顺应自然的哲学理念
C.充斥着复杂纷繁的迷信思想D.孕育着教化从善的社会职能
2021-06-09更新 | 1205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6 . 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各设巡抚为长官,每两省(个别地区为一省或三省)又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这反映了清朝
A.对地方的控制弱化B.边疆危机空前严重
C.疆域治理策略灵活D.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2021-05-17更新 | 116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7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8 .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2021-05-10更新 | 158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9 . 古代中国,帝王纪年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出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纪年的演变
A.反映了天文历法的进步B.有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
C.被赋予了政治文化功能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需要
2021-05-05更新 | 1094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会要》记载,明太祖特设通政使司,直接对皇帝负责,“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均实封奏闻”,洪武、永乐年间,“实封皆自御前开拆,故奸臣有事即露,无幸免者。”由此可见当时
A.通过增设中央机构约束相权B.行政改革以澄清吏治为主旨
C.建立了完备的行政监察体制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显著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