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汉官旧仪》又云:“丞相府司直一人……职无不监。武帝初置,曰司直官。”这表明汉武帝设置司直
A.意在帮助丞相处理全国政事B.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
C.完善了中央的行政监察体制D.是为了扩大中枢的行政权力
2021-05-08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河北地区专用)
2 . 汉武帝《泰山刻石》中记载:“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材料体现了
A.大一统的政治理想B.华夷平等的民族观念
C.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D.郡国并行的地方治理
2021-05-07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钱玄同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发表在《新青年》上。文中指出汉字在学与用上诸多缺陷,并说汉字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他主张先废除汉字。陈独秀赞同其废除汉字改用罗马字母的方案。鲁迅认为人类未来最终会使用同一种共同语言,当前文字简化与拼音化是为之后世界语的使用提供基础与准备。他的《阿Q正传》中主人公的命名上出现字母的使用,是对汉字拼音化的一种回应。然而,作家巴金在他的《病中集·汉字改革》一文中指出: “我年轻的时候思想偏激,曾经主张烧毁所有的线装书,今天回想起来实在可笑。”如果汉字走向拼音化,“这样我们连李白、杜甫也要丢掉了。”这种充满历史感的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深思。

——摘编自刘婷《时代的神智——汉字形与意的思辨》等

材料二   1949年 10月10日,由吴玉章、郭沫若等人领衔,“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的主要理事一致同意“把研究拼音文字作为主要任务”,但为了应付目前需要,也把促成“汉字的简单化和标音化“作为另一项重要任务。这一时期的文字改革者所提倡的汉字简化并不是全新的文字改革思想,从理论来源来看,近代新文化运动以后,钱玄同所提出的汉字由繁至简的发展规律成为 20 世纪 50 年代简化汉字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国家和中央文字改革协会认为国家建设需要扫除文盲,所以把简体字放在文字改革的第一步。1956 年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发布。这个决议的颁布,使简体字终于获得中央政府的承认,正式取代繁体字成为国家法定的“正体字”。

———摘编自崔明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文化运动时期汉字拼音化的主张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文字改革的重大国内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就文字改革简单谈谈你的认识。
2021-05-0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荷马史诗中的神成百上千,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处处是求神问卦的记载,但苏格拉底却不受它们的吸引,因为他深知科学和艺术不是神异事迹的产物,而智慧也决不是在秘密之中,真实的科学是在公开的意识里。这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A.摆脱了神学的控制和束缚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和方式
C.具有人文情怀和理性思考D.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秦律》规定,禁止在牛马经过的地方设置陷阱,即使未造成伤害也要处罚。《汉书·龚遂传》记载:“禁私杀牛马,有宰食者,杀无赦。”这些规定
A.说明古代重视动物保护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体现了秦汉法律的严酷D.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2021-05-07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

——《江表传》

材料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搡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资治通鉴》


(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
(2)指出三则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叙述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2021-05-07更新 | 45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黄帝采集首山的铜矿石,然后铸鼎于荆山脚下。但其他史官们则普遍认为,是禹或者他的儿子启,打开了铜鼎铸制的历史,鼎成了“华夏第一王朝”的代表,并且荣升为帝国权力的最高象征。据此可知
A.司马迁的记载更符合历史事实B.青铜铸造历史源远流长
C.文献记载须有历史学者的考证D.青铜器的原有功能消失
2021-05-06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以下记载出自1949年浙江大学教授夏承焘的日记:

据此可以推知国统区
A.社会秩序异常混乱B.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C.四大家族疯狂掠夺D.国民政府失去民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指出:在各民族历史中,中国的史籍记载是唯一建立在天象观察的基础上的,因此基本上是无可争议的;而且中国史籍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伏尔泰旨在
A.推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B.促进广大民众人文精神的觉醒
C.肯定中国史籍记载的严谨D.为国内政治斗争提供理论依据
2021-05-05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河北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明代典籍中关于山西的记载
人物/著作史实
顾炎武《肇域志·山西》国初,民无他嗜,崇尚简质,……后则靡然向奢,以俭为鄙。……而奢靡之风,乃比于东南。
张瀚《松窗梦语》山西以太原为省会,而平阳为富饶。大同、潞安……多玩好事末,独蒲坂一州,富庶尤甚,商贾争趋。
明代沉思孝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
据此可知,明代山西
A.是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B.崇商奢靡之风盛行
C.晋商在全国的影响巨大D.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