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西周初期,周公曾命令康叔在殷商故土卫国宣布禁酒令,传达了“无彝酒”“执群饮”“禁沉酒”等禁酒思想,是为《酒诰》。以下关于西周的禁酒思想与殷商灭亡的关系,最可靠的史料是
A.《史记》记载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
B.传说殷商贵族嗜好喝酒,荒于政事
C.西周“大盂鼎”铭文中有“商亡于酗酒”的戒辞
D.民间有“夏人重食器,商人重酒器”的说法
2021-12-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城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把营建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

材料二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   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   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   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

——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君臣“迁都之议”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局势?并指出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后期核心区的突出特点。(联系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3 . 下图为《过白簋》中部分铭文:过白(伯)从(昭)王伐反刱(荆)……《左传》也有“昭王南征(荆楚)而不复”的记载。这说明
A.昭王巩固了其统治B.王室权威受到了挑战
C.礼乐制度趋于崩溃D.楚国成为诸侯的霸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郦道元, 北魏时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好学博闻,历览异书。他生活的时代,正当两晋十六国各族大迁移以后,南北方许多地名,几经变更。水道系统也有变动,而且“胡汉译言,音为讹变”。因此,他为三国时人所撰《水经》作注,成《水经注》四十卷,全文约30万字,是原文的二十倍左右。郦道元的《水经注》介绍了全国1252条河流,不仅系统地阐明了水道的源流和变迁,而且记载了劳动人民所修造的堰渠分布情况和溉田亩数,各地的特产等。同时他还对郡县的沿革,城市的盛衰,以及历史故迹、民间传说,都作了详尽的记载。书中还有今天延长石油矿和玉门石油矿的最早记录。郦道元是在青、齐一带长大的,书中的许多情况,大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至于不能亲至的江南、西蜀,郦道元网罗了那一带的地理文献资料,借以弥补自己知识之不足。中外研究此书者众多,继而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一郦学。

——摘编自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郦道元作为一名研究者具备的素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水经注》为后世推崇的原因。
5 . 汉武帝时代,经济繁荣。据《史记》记载,“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与材料相关的信息有
①孔氏以冶铁业发家致富   ②宛是王莽时代“五都”之一
③汉武帝不得不打击富商大贾   ④孔氏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1-09-01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原创热身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算筹是中国古代记数和计算的工具。制作材料有的使用特制的小竹棍,也有用木、骨、铁等材料,《汉书)载:“其算用竹,径一分,长六寸.”1971年8月陕西千阳西汉墓出土了一套骨质算筹(如下图),其形制与《汉书)记载基本相符。这表明
A.筹算计数法侧重分析推理B.考古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中国古代算筹发端于汉代D.文字史料可与考古相互印证
2021-08-29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广东历史高考变式题
7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11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1年高考北京卷历史变式题
8 . 余世存《一个人的世界史》记载,一战期间,德国参谋总长法尔肯海因将军主张集中攻击法国,但他并不认为大规模突破是必要的。他打算选择一个在情感上奉为神圣的地区“使法国把血流尽”,“为了守住这个地区,法国将不得不投入他们所有的每一个人”。结果,战争的结果事与愿违。这场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海战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
9 . 北宋谢逸云:“余自识事以来几四十年矣,见乡闾之间,曩(过去)之富者贫,今之富者曩之贫者也。”张载亦云:“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这些记载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加快社会阶层流动B.富不过三代是历史的必然
C.宋朝富裕之家秉持节俭理念D.北宋时期百姓的负担较轻
2021-08-16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10 . 吉林档案馆发现的1938年2月19日《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内治安恢复状况的报告》档案记载,1937年12月13日〜1938年2月19日南京地区人口从113万减少到34.5万,减少了78.5万。此记载最适合用于研究
A.淞沪抗战时中日双方的伤亡情况
B.日军在攻占南京后的大屠杀情况
C.国民政府败退时的民众逃亡情况
D.南京失陷时中国军人的牺牲情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