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在当前情形下,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在此指导下,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材料二1947年10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必须迅速建立和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此,必须进行土地改革以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制定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使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逐步打消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幻想;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争取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工作,在国统区积极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在政治上号召“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以上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统一战线的认识。
2023-02-0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康德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广顺长寨土司向官兵挑衅,清军平乱设长寨厅(今贵州省长顺县)。

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革去广西泗城土知府岑映宸的职务,在其属南盘江以北地区设置永丰州(今贵州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划归贵州统辖。

雍正六年(1728年),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改土归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1731年)基本实现。

——整编自《清史稿》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初年治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采取上述举措的意义。
(3)综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022-01-2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遂川县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南大门。19281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创建了工农兵政府。随后颁布了《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归属无田少田的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废除所有地主的契约借据,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为增进群众对红色政权的了解,宣传标语贴在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如“工农革命军是穷人的队伍,只打土豪,不打穷人”、“共产党是帮助工农谋利益的政党”。到1928年年末,遂川人民唱着歌颂红色政权的歌谣喜过新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高举红旗开大会,穷人翻身掌政权。”遂川县红色政权的建设,成为湘赣边界政权建设的一面旗帜。

——摘编自周慧芬《论毛泽东创建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在抗日民族根据地,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让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行使民主权利,根据地发明了“豆选”,即用黄豆作选票,瓷碗作票箱。“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摘编自微博《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


(1)关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到哪些重要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2022-01-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宋时,江南是全国的粮仓,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明兴,朱元璋提倡植棉种桑,经济作物在

江南种植迅速扩大。到康熙年间,“凡方千里之地,实有田三百六十万顷,或其间有种棉花、蔬果、菱荷、药饵之类,以其非系五谷,姑再除四分之一,计地九十万顷外,有田二百七十万顷.”明清江南人口增长极快,由于地少人多,不少人只得进入市镇谋生,由非农人口不断扩大。尽管稻米减产,明朝仍“岁漕江南米四百万以给京师”,清代江南纳粮任务也很重要。到清代,江南地区“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籍外江商贩接济”,“江南无藏之家……江南既无藏谷,数十州之众咸仰食于商”。

——据黄彩霞《明清徽商与江南粮食市场》等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安徽成为了近代中国首要稻米输出省。“我国产米最多而有余之省份,以皖省为最,湘赣次之",安徽粮食输出数量“实非他省所能望其项背”,当时有人指出“各省之感己产不足者,类皆仰给皖米”。安徽芜湖米市形成以后,全国各地米商纷纷坐镇芜湖。“主要之买主,均为汕、广、沪、甬、烟、汉、津等地米商委派之代理人”“军米则鲁、豫、苏、浙、鄂、闽等省无不在芜(芜湖)采办”,皖米除销往国内各地外,时而出口至日本。1898年,清政府在芜湖设立米捐局,规定安徽米船必须在芜湖纳税后方能出境。

——据王春芳《稻米流通与近代安徽地方社会(1877-1937)》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江南在全国粮食地位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安徽成为近代首要稻米输出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安徽稻米输出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供给问题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