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日,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将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独立成册发行,其内容在西方引起不小的震动。日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日记是个人的回忆录,属于口述史料
B.日记是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
C.日记和其他史料一样,都需要进行甄别
D.日记属于无意史料,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2018-09-18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1史料与考证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口述史料主要指经过口传或为后人记录而成为的史料。著名口述史家唐德刚曾说:“我替胡适之先生写口述历史,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另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材料加以印证补充。”由此可见口述史料(     
A.没有可信的历史真实性B.需要与相关文献资料互证
C.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D.是对历史真相的一种歪曲
2022-02-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1史料与考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史记》记载秦始皇廿六年分天下三十六郡,但司马迁未列郡名,导致后世众说纷纭,到1948年谭其骧先生在《秦郡新考》考定内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时人以为盖棺之论。然而,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记载传世文献前所未闻的“洞庭”和“苍梧”二郡,而无“黔中”和“长沙”,并明确记载“苍梧”郡是秦始皇廿五年设立,当必为秦三十六郡之一。2007年入藏的岳麓秦简又贡献了个前所未闻的“江胡郡”。这说明
A.历史研究对象的长久性造成了史实真相的不确定性
B.历史学追求的是总体的变化规律,而非史实的纯粹
C.历史研究是一个随新史料的发现而动态变化的过程
D.史学家必须获取新的一手资料才能甄别史实的真伪
2021-04-23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2论从史出与孤证不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文献中“井田制”最早的出处,来自《孟子·滕文公上》。然而孟子并未见过井田制,他所说的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设计和猜想的成分居多。至于之后《韩诗外传》《周礼·地官》《谷梁传》《汉书·食货志》中提到的种种更加具体的“井田制”的方案,则更无实施的可能。对此胡适、郭沫若、范文澜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这说明
A.孟子理解的井田制符合商周生产力水平,可经逻辑推理证实
B.历史是“层垒积成”的,离历史现场愈远则越远离历史真相
C.一手文献资料的缺乏和考古无法验证,可以判断井田制不存在
D.古人对前代历史的描述不可尽信,应搜寻多种史料综合判断
2021-04-11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2论从史出与孤证不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2007年7月,《张学良口述历史》出版。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口述历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A.当事人的所见所闻,是价值很高的一手史料
B.通用于缺少文献资料的特定领域和问题
C.对政治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作用很大
D.是对文字记载历史的唯一补充
2016-11-27更新 | 6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1史料与考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601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国抗日战争各战场,滇西抗战所涉区域具有跨越国界和抗战主体盟国联手的显著特征。因此,滇西抗战史料“自然地”具有国际化特征,其主要分布于战争责任方(日本)受害方(中国)和关联方(美英)等国。以1994年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为发端,国内近年来滇西抗战的史料整理与相关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形成的滇西抗战历史文献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主要包括:馆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机构的大量关于滇缅公路修筑、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等历史档案,主要为电文、训令和函件等形式;云南省各地史志部门牵头编纂而成的地方史志;官方或民间关于滇西抗战时期日军各项罪行的调查报告;战时刊发的新闻通讯;三亲(亲历、亲见、亲闻)者”口述资料等门类。

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中缅印战区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滇西抗战的史料包含其中。英国关于滇西战场的核心史料主要是其官方战史《对日战争》。……英国对战史人物研究也颇为重视,出版了韦维尔的官方传论《最高司令官,韦维尔》等著述。

海外所存滇西抗战相关英文史料体现了滇西抗战在战争“第三方”眼中的图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中国抗日战争理应包括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两大方面,相对于美英等国,侵华战争发动者——日本方面的史料,是深化滇西抗战研究的重要资料。

——摘编自雷娟利《战后日本所存滇西抗战史料及其研究现状》


(1)根据材料,指现存关于滇西抗战研究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明整理和利用滇西抗战日文史料的史学意义。
2022-04-26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5月25日——史料价值类主观题型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8 . 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朱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9 .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舰扬威、超勇、致远、经远沉没于此海域。经水下考古实物资料证明“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以下是整理自考古报告中的内容。

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经远舰装甲较厚,明显与“丹东一号”不符,另两舰未使用穹甲结构。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方形舷窗只安装于致远舰及其姊妹舰靖远舰,其余舰均未安装,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武器配备:致远舰的主要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超勇舰与致远舰武器配备区分明显。此外,加特林机枪铭牌上标注有“1886”,这正是致远舰的建造时间,铭牌上的产地也能与当时的公司名称对应。现日本三笠公园有一门同样型号的机关炮,为海战后日军从致远舰桅盘上拆卸。

餐具:共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标识的瓷盘及碎片。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圆形微标。

综合以上,并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档案和海域当地的口述史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列举“丹东一号”沉船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并论述“丹东一号”沉船的研究价值。
2022-08-16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热点06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之【年度热点】知识与命题深度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愈来愈多的口述史学者认识到:“口述研究的主要意义并不在于它是什么真实的历史或作为社会团体政治意图的表达手段,而在于证明人们的历史意识是怎样形成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口述史料体现民间的“历史声音”,不是真实历史
B.口述史书写历史背后的“历史”,是一种创新过程
C.口述史研究民众的“历史意识”,不是客观的历史
D.口述史记录被访者的“历史记忆”,表达政治意图
2022-04-24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6月2日——热点3:史学研究专题-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