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戊戌变法的失败,当然是由于慈禧太后的政变,但我(注:茅海建)仍然能够感到,根据康有为派的政治力量,按照康有为的政改方案,若慈禧太后未在八月初六发动政变,他们似乎也不可能走得很远。史学家茅海建认为当时(     
A.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B.慈禧太后是变法失败的关键
C.变法的推动者自身存在问题D.中国不具备政治变革的条件
2 . 1938年10月24日起,截止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多万人,货物100多万吨,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教育资源,人民群众从武汉的撤离被称之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事件(     
A.决定了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走向B.是国共两党团结努力铸就的奇迹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为接下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023-04-08更新 | 627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三国丧乱之际,人士流移,考详无地。用兵既久,人材自行伍杂进。郎吏蓄于军府,豪右聚于都邑。两汉文治精神所托命的州、郡察举制,一时逆转,而倒退为秦、汉初年之军功得官。要对此种情况加以救挽,于是有魏尚书陈群之“九品官人法”。材料表明了当时(     
A.汉代察举制的弊端逐渐显现B.曹魏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员
C.九品中正制是当时最优选择D.社会变迁推动选官制度变革
4 . 1930年6月汀州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寻乌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按劳动力分地,抽多补少与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并将之写进《土地法》。材料表明土地革命(     
A.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实地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
C.确立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公有属性D.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阵营
2023-04-08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他希望通过西方教育,使贫穷、愚昧的中国得以复兴。容闳的主张得到了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两人奏请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负责留学事宜。留学生派出时并以汉文教习同往,庶幼年学生在美,仍可兼习汉文。1872年,容闳任学生监督奉命率首批幼童 30人赴美留学。到 1880年,留学计划突然终止,幼童们被斥为“腹少儒书,德性未坚”、“沾染外洋恶习”,被召回国,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就此夭折。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等众多的近代知名人物。

——摘编自卫青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材料二   1949年初,侯祥麟与留学生中的一些进步学者,成立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在一年的时间里,在美国各地发展分会32个,他们定期举行活动,争取广大旅美学生回国。1949年12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同月18日周恩来总理代表党和国家郑重邀请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50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归国途中在香港发表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在信中以激情的语言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据统计,从1949年8月到50年代末,由海外回国的留学生多达2500人。

——摘编自熊华源《新中国第一波留学生回国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幼童赴美国留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年以后留学生回国的原因。
6 . 1960年中国政府秘密组织了一个氢核理论小组,对氢弹的作用原理和各种物理过程、可行的结构进行探索研究,到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举世震惊,各国争相报道、评论。材料说明(     
A.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国防事业发展B.国家在科技发展中作用显著
C.中国国防安全问题得以最终解决D.科技发展模式出现根本变革
2023-04-08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的商人中既有贩卖各种物品的大小行商,也有经营邸店、客舍、行铺、车坊的坐贾,资财雄厚的大富商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各地市场贸易的主宰人物。这反映了唐代(     
A.商业发展经营方式多样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D.市场管理为富商把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统计,1937 --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参加学习的民众共约有359876人(次),全边区13 岁以上50岁以下的文盲人数降低了7%。取得该成果的前提是(     
A.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粉碎敌人的包围封锁D.爱国知识分子的大量涌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 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 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大到23. 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 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 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

——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出现困境的背景。
2022-11-04更新 | 697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破坏了经济工作中的“物质利益原则”,认识到了“经济管理方面过分集中”的弊端,但他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是计划经济”坚信不疑。勃列日涅夫继续这一观点,并重申“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领导的中心环节和核心”。据此可知,苏联改革的失败主要在于(     
A.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B.对领导人的怀疑指责
C.僵化经济理论的束缚D.改革过程中小修小补
2022-11-04更新 | 581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