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8 道试题
1 . 1972年以后,中央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化工、化纤、化肥成套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报告。国家利用这些设备建设了一批包括三线地区的四川化工厂、四川维尼纶厂、湖北化肥厂等大型企业。中央此举(     
A.得益于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B.意在解决经济建设失衡的现象
C.促使三线建设方向发生改变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6年,苏加诺在《青年的印度尼西亚》杂志上发表文章,阐释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主旨:为了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和争取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自由,用民族主义涵盖一切体系,把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团结起来。由此可知,苏加诺的民族主义(     
A.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的立场B.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
C.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D.利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迹中,部分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斧钺以及用于祭祀的琮、璧等。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只占1%;中等墓葬占10%左右;小型墓葬则占有8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B.王权与神权已经紧密结合
C.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D.阶级矛盾与对立十分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改土归流之后,新设州县土民争相纳赋、当差、入学,土民所修宗谱的族规、族训中,“输国赋”“急赋税”等都是常见的条款。由此可以推知,改土归流(       
A.主要目的是增加赋税收入B.加强了土民对国家的认同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激化了改流区的社会矛盾
5 . 甲骨文中提及“黍”字最多。商代常占卜预测收成好坏,故甲骨文中多有“求黍”及“求黍年”字句,但未见“求麦”“求稻”字句。 由此可推知(       
A.黍的种植在商代得到全面普及B.稻麦作物在商代尚未出现
C.黍在商代农业中占据主体地位D.商代依靠宗教来发展农业
6 . 维新变法、清末新政乃至“预备立宪”,都是清政府为顺应历史潮流所作的努力。但是,后来执政集团“肆无忌惮地大开改革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使它人心丧尽,一朝覆亡。造成清政府“开改革倒车”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派对实业的青睐B.立宪派对宪政的推崇
C.革命派对民主的希冀D.清王朝对专制的贪恋
7 . 截至2016年,中国共帮助非洲 50多个国家实施近 500个农业援助项目,包括成套项目、技术援助项目、物资项目等,涉及农业种植、粮食仓储、农业机械、农田灌溉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这说明我国
A.助力非洲保障粮食安全B.将非洲作为外交优先方向
C.重点关注非洲饥饿问题D.对外援助重心发生了变化
23-24高一上·吉林长春·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末年,佛教徒牟子说:“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据此可知,牟子(     
A.宣扬佛教与儒学可并行不悖B.指出儒学存在理论性缺陷
C.强调佛教理念须尽快本土化D.肯定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023-12-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通道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到了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宋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界有三种说法比较流行:一是“陆丝”阻断说;二是技术推动说;三是世界格局变动说。上述看法均有道理,并具有相当史实基础。如果放宽视野,经济因素是晚唐以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物兴的极本动因。

——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材料二 草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其产生与游牧民族“逐水草迁传”的生活习俗以及都落之间的战争有关。匈奴族的南下与西迁将蒙古草原地带的丝绸之路进行了强有力的连搬与拓展。随着唐朝对漠北草原的统一,草原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元朝,驿站制度构筑了连通漠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达欧洲、东抵东北、南通中原的发达交通网络,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达到顶峰。草原丝绸之路既是政令、军令上传下达的重要通道,也是对外进行商贺往来的主要线路。但随着元朝的覆灭,这条通道走向衰落,这就使生活上高度依赖中原农耕地区的草原游牧民族倍感不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的丝绸之路形态的万里茶道应运而生。

——摘编自倪玉平、崔思朋《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等

材料三 2017年5月,俄罗斯驻中国大使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建“冰上生绸之路”的设想,同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表示,中方致力于与俄方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以此来落实好两国的贸易互联问题。“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两国地区合作、航运开发、北极治理等领域带来契机,也可成为两国蓝色伙伴关系建立的开端。蓝色发展理念的丰富与蓝色活动的开展将推动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断加强合作,继而推动中俄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摘编自白佳玉、冯蔚蔚《以深化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中俄合作发展探究一从“冰上丝绸之路”到“蓝色伙伴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草原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俄两国倡导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时代价值。
2023-12-17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吉林长春·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如图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獬豸,历史上被人们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清朝时监察官员官服上以獬豸为图案,这体现的是獬豸象征意义中的(     
A.能辨忠奸B.力大无敌C.形态威猛D.能解纠纷
2023-12-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