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2023高三上·浙江·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     
A.叙利亚B.阿富汗C.南苏丹D.缅甸
2022-12-0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B
2023高三上·浙江·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藏接受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1247年凉州会谈B.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C.宣政院的设立D.1727年清设驻藏大臣
2022-12-05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3 . 思想家李贽提出,“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他又强调“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理、人欲并无区别。李贽的思想(     
A.打破了传统儒学的僵化B.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倾向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

材料一   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

阶段1 秦朝至隋朝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阶段2 唐朝
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
阶段3 宋朝至明朝
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
阶段4 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2)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其影响。
5 . “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2022-11-04更新 | 1446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B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秦统一后,围绕郡县制的问题,在朝堂上发生了“师今”和“师古”的争论。丞相李斯认为,“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应加以禁止。李斯的主张(     
①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   ②反映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③体现了进化的历史观   ④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至宋元时期北民的大量南迁,以及南方人口的自然增长,使该地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终致人满为患,于是出现了明初政府组织的移民潮。明太祖将江、浙、皖、精等地数十万人民移至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黄淮间地区,又把山西和山东东部地区的人民移往河北、河南和山东西部等地。同时,在长城一线设置了9个边镇,设立卫所、移民屯边,规模达千万之多,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唐克周《中国古代移民问题初探》等

材料二   清军入关,东北人口大减,土地荒芜。顺治初年清政府“招徕流民”垦荒以开发东北,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以减免税等政策鼓励移民。为了维持满洲固有的风俗以及保护满洲旗人的生计,1668年康熙皇帝下令永远停止在辽东招民授官,东北地区进入了封禁期。清政府甚至企图通过“清边”之策来阻止流民出关,但效果不甚理想。1861年东北地区部分开禁后,特别是日俄战争爆发后,东北地区的移民急剧增加。清政府在吉林、黑龙江两省都设立了招垦局,统一管理移民事务,因此关内北方各省的贫苦农民更加“蜂攒蚁聚”,聚族而居。光绪时东北完全开禁,闯关东的中原流民如洪水般涌入,使东北人口激增到1000余万。

——摘编自李艳男《清末民初东北关内移民与社会变迁浅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移民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关内东北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1年到1787年的这段时间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民主的程度和各州独立权的行使都较为充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政体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从而使美国内部的形势更加困难和严峻。因而,不少史学家将此时的美国称为“危急时期”。

——摘编自张进铭《汉密尔顿的建国思想及对美国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二   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政治制度。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对政府权力进行了必要的限制,即“权利法案”。该法案侧重于对公民自由权的保护,对言论自由、正当程序和平等权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此外,美国宪法还规定了基本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原则,由此确立了美式民主的核心。

——摘编自周婧《美国宪法全球传播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学家将1781~1787年的美国称为“危急时期”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美国宪政体制形成的因素。
2022-11-02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B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冷战时期,世界的发展模式有“苏联模式”和“美国及西方模式”。如今,既有“中国模式”,也有“俄罗斯模式”“印度模式”“巴西模式”和“南非模式”等。这反映出(     
A.国际局势长期稳定B.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D.经济全球化出现逆转
10 . 1864年,美国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国务卿西沃德要求外交官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重要的外交任务。为了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组团赴欧洲招聘。这主要是源于美国(     
A.内战陷入胶着状态B.西进运动受到阻滞
C.工业革命进程加速D.急于取代欧洲优势
2022-10-30更新 | 4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