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金史》和《宋史》对这场大战有不同记述。《宋史·岳飞传》载:“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金史·宗弼列传》载:“(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宋史》多源于宋代国史、实录故可信度更高
B.弄清历史真相须有实物史料佐证
C.历史记载往往受到著史者立场的影响
D.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
2023-05-19更新 | 559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第1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商代古书《归藏》未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至宋以后全部亡佚。前人多以为晋代以来古书引用的传本《归藏》为汉以后人所伪作。湖北王家台条墓出土《归藏》残本,其内容与古书所引佚文基本相合,可见传本《归藏》确为先秦所传。这说明
A.经考古验证的文献记载方具可信度B.新出上文献决定历史研究方向
C.实物史料较文献史料更具研究价值D.史料互证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2-05-13更新 | 279次组卷 | 6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01中国古代史(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4 . 商朝司母戊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因为商代的字书写非常自由, 可以正写也可反写,而此鼎刻着的“司母戊”铭文把“司”反过来写,则是“后”。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商司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司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商王武丁的王后。这样反推,“司母戊鼎”应当是“后母戊鼎”。这说明(     
A.新的考古发现证据更充分,“后母戊鼎”更具有说服力
B.单纯依靠考古发现很难判定史实,必须要有历史文献的印证
C.须对史料不断考证与辨伪,历史的真相才能逐渐被认知
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即可
2023-01-04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5练史学研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对于官书与私记的史料价值高低问题,齐世荣先生曾在《史料五讲》有分析:第一派,“扬官书而贬私记”,诚如邓之诚“斯编取材,首重正史”,但是正史不仅“有书有不书”,而且“时有篡改、伪造和粉饰,出入很大”;第二派,“扬私记而贬官书”,诚如翦伯赞“杂史所记,多系耳闻目见之事,故其所论,较之正史,皆为真切”,但是“私家记载零散,狭恩怨,流于污妄”;第三派,则认为“官书与私记应当并重不可偏废”,诚如顾颉刚“虽然强调新史料的使用,但也很重视传统的正史二十四史”。这说明(     
A.官方史料是历史文献的主体,真实性比较强
B.私家史料敢于暴露史实真相,看事分明真切
C.二十四史与新史料价值同等,两者不可偏废
D.各类史料各有长短,互相参照方可接近真相
2022-12-2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5练史学研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张广志先生在《闻新刊布清华简(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的文物)〈五经〉有“蚩尤为黄帝子”说有感》中写道:不敢设想打得昏天暗地的黄帝与蚩尤居然是一对父子。《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录田千秋谏武帝书即有“蚩尤畔(叛)父,黄帝涉江”的记载。⋯⋯战国秦汉的政治家和文人们之所以如此造作,并不是闲暇无事的率意之举,而是有其深刻政治用意的,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极重“忠”“孝”的国度里,如此这般一来,蚩尤就不仅是个“乱臣”,而且还是个“贼子”,自可人人得而诛之,以达到从政治上、道德上进一步抑蚩扬黄之目的。作者旨在阐述:(     
A.学者要结合特定历史时空科学解释和评价历史
B.史学研究必须要从现实出发以满足时代的需要
C.历史学家对久远的历史事件的认识不一定准确
D.史家对史料的对比研究必定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2022-12-15更新 | 49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5史学研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湖南益阳出土简牍《秦二世元年文书》的文本,秦二世的即位是秉承秦始皇的遗诏行事,而不是像《史记》所记载的靠伪造诏书而夺得帝位。这一简牍的发现
A.否定了《史记》记载的事实B.可以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C.丰富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D.厘清了秦二世继位的真相
8 .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现了战国年间的“曾侯乙墓”,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磅礴的曾侯乙青铜编钟,这足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在今随州一带存在一个“曾国”。可是考察史料,却明确记载着当地是“随国”之所在。如此一来,具“地下之材”而无“纸上之材”的曾国,和具“纸上之材”而无“地下之材”的随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历史长久的争议,最后还是从考古发现里找到了答案。2013年在距离曾侯乙墓只有4公里的地方,又发现了另一处曾侯墓地,即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除出土了一批带有“曾”字铭文的铜器外,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于是,“曾随一国”的看法渐成学界主流。这说明
A.“二重证据法”已经不适宜新史学研究
B.史学争议通过考古发现才能寻找到答案
C.考古发现一定程度上利于解决历史悬案
D.不同史料记载会使追寻真相变得更困难
2021-11-12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等文献中较为系统地记载了汉代职官的设置情况。出土的墨印、封泥、简牍等文物中也有大量汉代职官材料。由此可见
A.文献史料并非都客观可靠B.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还原
C.文献与实物可以相互印证D.历史事实时代久远难以考证
2022-01-16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3商和西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关于三国魏蜀吴政权的正伪(是否为正统),历朝史家看法不同。在晋,则陈寿正魏,习凿齿正蜀;在宋,则司马光正魏,朱熹正蜀。陈寿生于西晋,司马光生于北宋,皆据中原,与魏相同,苟不以地望为据,则晋、宋为僭。习凿齿生于东晋,朱熹生于南宋,皆偏安江左,若不以血统为据,则东晋、南宋为僭。这说明了
A.历史真相扑朔迷离,历史的真实是不可认识的B.历史的叙述会受历史学家立场影响
C.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更多史料的佐证D.历史没有统一定论,应该允许各成一家之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