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如图是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这些出土文物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在于
A.替代文献记载B.展示历史全貌C.还原历史真相D.提供原始史料
2021-11-06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2 . 如图为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二年律令》为出土简文原有标题,单独写在一枚简上。由于这部分竹简简册同墓中的《历谱》共存一处,而《历谱》所记的最早年号为汉高祖五年、最后年代为吕后二年,因此学界认为《二年律令》的“二年”应为吕后二年,也就是说律令应是从汉高祖五年到吕后二年时施行的律令。这说明
A.《二年律令》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汉律的认识
B.《二年律令》的出土说明汉代以法家思想治国
C.《二年律令》是文献史料比《厉谱》更有价值
D.历史文献必须与文物相印证才能揭示历史真相
2021-11-17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关于参加中共“二大”代表的人数的若干记载。据此可知
序号史料出处
“参加这次会议(即中共“二大”)的有来自七个地区(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州)七个代表,每个地区各一人。”《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补充报告)》(1922年12月9日出席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共代表团提交)
“陈独秀、李达和我(即张国焘)、蔡和森、高尚德、包惠僧、施存统,此外还有一位上海代表、一位杭州代表,一共九人。”张国焘《我的回忆》(1961-1965年所写)
“(二大的代表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共12人。”《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代表整理)
A.仍需寻求更多史料,进行史料互证,还原历史的真相
B.甲可信,因其记录的日期最接近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
C.乙可信,因张国焘为“二大”当事人,其回忆最可信
D.丙可信,因其记载的名单更为详细,故其可信性更强
2022-04-13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36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94次组卷 | 48卷引用:专题19史学研究—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先秦、秦汉的流传文献较少,成为制约历史研究的瓶颈。近年来,随着秦汉简牍的出土,相关历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说明
A.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B.借助考古发现可以不断探知历史真相
C.文献的史料价值低于出土文物D.简牍文物是研究秦汉史的唯一突破口
2021-09-17更新 | 94次组卷 | 6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3史学原则、方法、史料研究意义-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关于秦始皇死后皇位的继承问题,《史记》记载为胡亥“诈立”,即秦始皇弥留之际,胡亥与赵高密谋,窜通李斯篡改遗诏而立胡亥。但近年发现成书于西汉早期的竹简《赵正书》却记载了胡亥是奉秦始皇遗诏而继承皇位的。虽然《赵正书》的出现不足以否定《史记》的记载,但它提醒我们,秦代历史在西汉时期尚有多种叙述。《史记》中所见的,只是在汉帝国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下“整齐百家杂语”而成的“一家之说”。这说明
A.史书编纂应删选材料、考辨真伪,从而越出材料的范围,创造新的历史
B.历史真相只有一个,对不同史料应持“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的态度
C.研究历史应寻找历史现场的任何一丝遗迹,以“理解之同情”找到真相
D.历史叙述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可以有多种叙述,但最终必成“一家之说”
2021-05-05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