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包装食品巨头享氏,一直在通过提供国际口味的调味品来扩大市场。与此同时,品客薯片在俄罗斯提供蟹肉味薯片,在日本则提供酱油拉面味薯片,追求国际品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据此可知,这些国际品牌(     
A.积极顺应世界文化多样化的需求B.力图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C.建立有组织的商品信息网络体系D.旨在满足不同地区民众需要
今日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77年,美籍英国人斯坦利完成了从东向四横贯赤道非洲的探险,斯坦利所著的《穿过黑暗大陆》一书成为轰动欧美的畅销书。他有关修建铁路,开发富饶的刚果黄金资源的宣传,引起欧洲王公大臣、富商巨贾的极大关注。这表明,斯坦利的探险活动(     
A.引发了欧洲殖民者的黑奴贸易B.刺激了殖民者全面侵略非洲的野心
C.体现了英美勾结准备瓜分非洲D.践行了殖民者的“有效占领”原则
今日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的大学普遍得到了政府或教皇的认可,同时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据此推知,当时城市市民(     
A.致力推动古典文化复兴B.社会活动受制于封建领主
C.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D.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7年3月之前,俄国的罢工人数估计有100万人,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1917年,法国大约有29万人罢工,罢工的口号之一便是“打倒战争”;同年,德国的罢工人数约30万人,他们的要求是放弃兼并、缔结和约。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C.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D.改变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英国及英联邦王国使用的国歌名为《天佑国王》《天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时期,曾有记者采访街头的民众:“如果你碰到首相大人,你会怎么办?”他回答:“我会选择离开。”“如果你碰到女王陛下呢?”“那我会走上前去请求合照留念。”这反映了英国(     
A.内阁制遭到民众反感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君主制传统影响深远D.政治革命具有保守性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生活在尤卡坦半岛上的古代居民利用龙舌兰的特性,取走其内芯,让植株在中间的空洞内分泌汁液,每天都可以收得12升美味汁液。尤长坦半岛上的古代居民还(     
A.发明了莎草纸B.建造了金字塔庙宇
C.培育了甜高粱D.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的过程中,日益模仿波斯君主的穿戴服式,命令臣民对他行叩拜礼,地方也沿用行省制。亚历山大意在(     
A.维护帝国统治B.宣扬君权神授C.推广波斯文化D.标榜军事成就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有了剩余产品。贫富差距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迹象。人类社会迈向文明的前提是(     
A.文字的普遍使用B.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出现D.国家强制机关的形成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所示著作的内容能反映出(       
A.长篇小说的兴起B.社会文化环境宽松
C.士大夫的价值追求D.士人对社会的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中期之前,阁臣很少直接举荐各部要员;至明中后期,有的大学士广泛干预六部尚书的选任,尤其对吏部、兵部、礼部的干预格外突出。这一变化说明(       
A.君权相权关系紧张B.内阁权势扩大
C.中枢机构形同虚设D.皇权日趋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