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1 . 下图漫画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下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
A.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埠
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D.日本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 . 下图是美国《马蜂杂志》登载的一幅题为《中国问题》的漫画,图中头顶斗笠、手持烟锅昏昏欲睡的农夫代表中国,其他为了争夺农夫果实打得不可开交的人代表日本、法国、德国与俄国,墙头上的英国和意大利也正跃跃欲试。据此推断,该图最早绘制于
A.1860年B.1894年C.1898年D.1901年

3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形象一: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1)结合历史背景,图12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13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形象二:新闻报道中的近代中国

《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抗日战争(节选)


1932年3月12日《上海及其周边的战斗:与中国军队在一起》
与中国军队在上海开战的日本人并没有预料到会遇上如此顽强的抵抗。
插图:中国士兵们在上海战区挖战壕

1938年5月14日《在敌人的后方骚扰日本军队:在山西的共产党游击队战士》
最近日本军队在山东前线所遭受的重创充分显示了中日战争中游击战的重要性……由共产党部队所组成的八路军已经跟中央政府的军队结成了联盟,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
插图:八路军战士在山西训练使用缴获的反坦克炮

1939年8月12日《在华北抗击日军:训练男子与妇女》
插图:
抗日运动在中国各个阶层都深入人心的证据:五台山上来自西藏和蒙古等寺院的喇嘛们被编入了自卫队


1943年4月24日《中国在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正在为同盟国的事业从事一项非常珍贵的工作,即在牵制住,并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一支庞大的日本军队。
插图:中国妇女在为美国志愿军“飞虎队”平整飞机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形象三:民意调查中的现代中国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民意调查机构,该机构民调统计结果为:

1961年,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认为中国人的特征为无知、好战、狡猾、奸诈。1972年,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特征逐渐转变为勤奋、聪慧、上进、诚实且带有艺术性。8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态度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对中国持肯定赞赏评价的民众占65%。

(3)结合时代背景,对20世纪60、70、80年代美国的民调结果分别进行阐释。

4 . 中国龙的形象变迁。
   汉墓葬画石像《乘龙升仙图》
东晋道教经典《抱朴子》一书称只要服用神丹,就能“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

使用龙纹也是皇帝尊贵身份的象征,中国从元代开始禁止民间织造有龙纹的布匹,明清时期更是严厉禁止下官和百姓僭用龙纹。
17世纪中国在欧洲各国的最早形象,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瓷器形成的……当时绣有龙凤图案的服装被认为是最时尚的,西方人感到这些东方怪物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美感。
——摘自《中国龙的发明》

1862年为适应国际外交惯例,清朝将三角黄龙旗作为水师官船的对外标识,1888年正式创立了国旗——四角黄龙旗。到1900年之后,商人热衷于在商业场所悬挂大清龙旗,作为招揽生意的幌子。


1997年至2013年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以龙作为象征主体的漫画多达14幅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历史背景,解读中国龙的形象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东城区普高示范校高三上期能力测试历史试卷
5 . 英国的漫画家为某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图中的房间里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斗争激烈
B.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在法国确立
6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的漫画家为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2016-11-27更新 | 21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D.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8 . 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原图上的文字改为简体),如果为漫画拟定标题,下列标题与其寓意最贴切的是
A.中体西用
B.救亡图存
C.宪政闹剧
D.共和风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1947年7月西方人绘制的漫画。画中苏联外长莫托诺夫化身为一名女教师,当看到学生们(比喻东欧国家)抵挡不住美国诱惑向右转时,大声呵斥:“鼻子向左转”。该漫画
A.抨击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讽刺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C.体现了意识形态争斗的世界局势D.揭示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矛盾
2022-05-19更新 | 333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亦庄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在公众阅报处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创作了《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注:民国时期的儿童节为4月4日
A.局部抗战时期民众抗争B.台儿庄战役产生的影响
C.敌后战场儿童关心国事D.抗战胜利时民众的心态
2022-06-01更新 | 28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