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

材料一 左图为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墓)中出土帛画《非衣图》的一部分。该部分描绘的是“天界”景象,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周围有目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寓意死者可以成仙,像鸟一样飞升上天。该墓还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简牍,包括《脉法》《阴阳十一脉柩经》等养生类书籍。


材料二 左图为《西汉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画像石。刻画了汉景帝末期蜀地太守文翁在成都办学讲经的情形。


材料三 文翁通《春秋》,“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修学堂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汉书.循吏传》


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哪些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前期治国理念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这表明殷周时期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
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D.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
4 . 如图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最早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 . 下图为《五四运动形势图》。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学生运动得到了商人支持                       ②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其他城市
③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④全国的铁路工人都参加了罢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2-08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里,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新中国的外交意向与原则。七十年后,很多网站晒出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如下图。作为历史证据,这份国书可以用来研究

①中苏友好关系史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一边倒”政策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下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徽标。图中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该徽标揭示了
A.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B.社会公平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可持续发展与地球间的密切关系D.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8 .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追寻历史人物的踪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1: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经济活动,他认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经济观点。(答题不得照抄原文)

人物2:思想家洛克与潘恩

《政府论》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1680年前后便已写就,为了切合1689年的形势,洛克在出版时又作了一些补充。该书首先对由来已久的各种君主专制主义学说进行了猛烈抨击。

1776年1月,潘恩写出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他清楚地说出了人们的心声:君主制是一种糟糕的政体,最好不要采用。大不列颠正在用赋税和贸易限制损害美洲的经济。让一个远在三千英里之外的小岛统治整个大陆,这是愚蠢之举。


(2)结合所学,比较洛克和潘恩对于政体看法的异同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人出版著作的主要目的。

人物3:科学家钱学森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3)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概括我国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历史意义。

人物4: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

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的照片,他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图中的英文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4)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谈谈美国总统里根可能会在中国看到什么。
2020-09-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20世纪以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回答: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联盟会员国有尊重并保持联盟各会员国领土之完整及现有政治上之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


(1)《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针对国家领土和主权所提出的原则是什么?1919~1922年中国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2)读图1,概括说明华盛顿会议是如何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的。

1945年,欧洲战事结束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3)根据图1和图2,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变化。简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发展反映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发展趋势的。
2021-01-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发生在(     
A.①B.②C.③D.④
2021-01-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