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排列顺序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把作为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而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这一变化反映出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消除B.罗马法的法律程序灵活多变
C.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D.罗马法的权利观念保持不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决议(1956年9月)


材料二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材料三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而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1967年11月6日)


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②据材料二、三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4 . 1979年4月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这反映出(   
A.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C.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道路D.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5 . 中国科举考试自隋朝开皇年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历经1300多年。从下表中可推出的合理的结论是
唐代至清代状元地理分布表
地区五代北宋南宋
北方小计4062861451110
南方小计1710277427888

(注:南北方以淮河为界。按人数排列:北方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南方是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
①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是唐朝以后人才分布的基本特点
②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宋是南北方人才分布出现根本性变化的转折时期
④中国古代人才分布的变化与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基本吻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