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2008江苏卷,历史,20)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2019-01-30更新 | 162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阶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权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西周、春秋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他们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容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外壳之中。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   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春秋时期家庭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及其折射的社会发展趋势。
2019-01-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此时期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质变
C.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4 .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共产党影响力快速提升,但到1951年,各国共产党势力便迅速衰弱,对这一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苏联东欧政局变化影响共产党形象
B.冷战切断苏联对西欧共产党的支持
C.西欧各国经济快速实现了恢复发展
D.西欧各国政府大力压制共产党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日落法》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国会在批准一个新的行政机构或批准一个联邦计划项目时,就明确规定该机构或该项目的终止日期。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建立一个机构和批准一个项目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撤销它们却很困难。据此可知,美国国会制定《日落法》的主要目的是
A.贯彻执行分权制衡原则
B.反对总统干预国会立法
C.适应权力格局的新变化
D.抑制行政机构权力膨胀
6 . 观察下列两幅图,其变化反映的历史脉络是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B.从设立郡县到设置行省
C.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D.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面是1853~1861年间清朝户部银库实银收支变化概况统计表(单位: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外联系受到阻碍
B.英法联军侵华使晚清政府支付巨额赔款
C.民众反抗斗争使经济中心地域遭到破坏
D.列强倾销商品使传统经济模式趋于瓦解
2018-12-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9 .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分析,明代内阁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六部逐渐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2018-12-01更新 | 2807次组卷 | 11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卷
10 .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有
①宗法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行省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8-11-12更新 | 136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