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将从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革命委员会。这一名称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社会性质的变化B.革命性质的变化
C.革命任务的变化D.政权性质的变化
2021-01-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使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五四时期,中国学术界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复兴传统文化却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除沦陷区外,“西化”、“民主”、“科学”等词的使用频率锐减。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需要B.民主科学作用日益弱化
C.西方文明弊端开始显露D.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
2021-01-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D.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
2020-12-03更新 | 27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先秦时期的官阶,一般以天子授予的爵位来称呼,往往是依据血缘关系亲疏,与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但到了秦汉时期到用“若千石”称呼,如郡守是2000石,则习惯上称作“二千石长吏”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消亡B.官僚体制确立C.粮食产量剧增D.爵位制度废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都行使监察职能,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豪宗强右”外,也包括朝廷在地方上设置的俸禄为两千石的官员(相当于郡守)。这一变化体现出
A.刺史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B.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
C.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2020-10-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
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2020-10-19更新 | 1336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9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要把党外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做出成绩来”。由此可知,各民主党派在当时
A.已成为执政党
B.可以通过全国人大参政议政
C.性质发生了变化
D.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国家大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二战期间,戴高乐幻想建立包括整个欧洲的大联盟并声称:“只有通过斯拉夫、日耳曼、高卢和拉丁各民族之间的协作.才能恢复欧洲的安宁与和平。欧洲的统一可以通过各国人民的协作得到实现。”二战后,他却转向了建立西欧集团,这个西欧集团的“动脉可能是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和莱茵河”。戴高乐主张的转变
A.促成新的世界政治格局B.与国际局势变化密不可分
C.缘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2020-02-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届高三上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中共关于抗战胜利时间的估计及其变化此表可以说明
内容出处
“7月7日的卢沟桥抗战,是全国抗战的起点”;“抗战是艰苦的和持久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抗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战争”《论持久战》(1938年5月)
“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五周年纪念宣言》(1942年7月)
中国(全民族)抗战有打七八年的可能我们仍要坚持两年到两年半”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943年3月)
“(抗战形势)今年尚不能达最后决战阶段明年可能有大变化”《关于华南战略方针和工作部署的指示》(1945年6月)

A.中共已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影响抗战进程的因素较复杂
C.中国人民抗战意志不断高涨D.抗战胜利需要依赖国际力量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