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15年,美国号召军事同盟援助乌克兰,英国对此予以响应,但欧盟内部意见不一,德法公开反对向乌克兰援助武器,两国领导人还前往俄罗斯与普京商谈乌克兰停火事宜。这反映出
A.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B.全球化时代各国关系紧密
C.北约用援助武器取代直接出兵D.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欧洲
2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读取下面的图示,其中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皇帝开始兼任最高行政长官
B.行政权的独立性渐趋减弱
C.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趋于激烈
D.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分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学者说,冷战结束后,美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方法就像是“君主”,这种做法导致美国最终陷入泥潭,日益失去了“管理权”。该学者意在说明冷战后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美国与欧盟矛盾加剧
C.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壮大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6-17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5 . 《欧洲史》中写道:“二战后……仿佛只有欧洲建设速度加快尚可保证本大陆的稳定……欧洲观念就是领导阶层精英人物的观念,这种看法由来已久。”其中“欧洲观念”带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彻底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标志着欧洲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D.使欧洲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6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
1840412812768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l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年份城市化水平年份城市化水平年份城市化水平
194910.6195918.4196917.5
195011.2196019.7197017.4
195111.8196119.3197117.3
195212.5196217.3197217.1
195313.3196316.8197317.2
195413.7196418.4197417.2
195513.5196518.0197517.3
195614.6196617.9197617.4
195715.4196717.7197717.6
195816.2196817.6197817.9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7 . “封建”是历史学上一个重要却又含混的概念。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籍中的“封建”是指“封土建国”。“封”是划分土地,“建”是建立国家。我们现在习惯将这一“封土建国”制度,称之分封制。西周时期推行“封建”制度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其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2)法国年鉴派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一书中,将“封建”阐释为一种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点的社会形态。古代中国的西周时期也存在一种依附关系,它以父系血缘为纽带,被称为什么制度?其核心是什么?其与分封制是何关系?

(3)郭沫若、翦伯赞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主张“战国封建论”,将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前的两千余年归为“封建社会”。如果采纳这一划分方式,那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形成于何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该制度下存在哪两对矛盾?矛盾演变的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017-11-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里所说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雅尔塔体制B.两极格局瓦解C.欧洲联盟成立D.多极化趋势
9 . 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10 .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共和”“民主”字眼在1893~1913年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2)依图分析1940~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金冲及《新中国的第一年:写在国庆55周年之际》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