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政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某班学生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历程进行探究活动,并把成果做成了展板。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一:古代中国管理地方制度的演变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图4分别反映的是哪几个朝代的地方制度?其中哪些制度后来导致了国家的分裂?
①图1 图2 图3 图4

(2)秦朝实行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展板二:古代希腊“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
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
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
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创建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板三:罗马法“征服世界”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4)请结合罗马法的相关内容,说明“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展板四:近代“开辟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国家
背景事件
法律文件
政治体制
英国
光荣革命


美国

1787年宪法

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展板四。
2016-11-18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2 . 研读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     
A.战略决战胜局已定B.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

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填至图中方框内)
2016-11-18更新 | 3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四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卷
4 .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图示一
图示二

(1)图示一所表现的是什么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图示二,写出该图反映的是近代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该图反映出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
(3)分别指出图中A、B、C 三个机构的名称和行使的权力。
A、                             
B、                             
C、                             
(4)请简要指出:图中A和B的相互关系
2016-11-18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五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下面两幅图片选自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

图1   1937—1945年



                                     图2   1949年
A.反抗外来侵略
B.反对本国反动势力黑暗统治
C.完成民主革命
D.国共合作,完成民族统一
6 . “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①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 . 下列是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的局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该图反映的是西周的
A.内外服制度
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
D.礼乐制度
9 . 右图是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的照片,从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A.健全民主与法治B.努力解放思想C.贯彻“双百”方针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10 .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材料五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
(4)图一所示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到图二说明了政治制度有何重大改变?这反映了怎样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