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民族意识和国家治理。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融合与同化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国家形态和民族意识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权力机构发展演变的趋势,并任选一图简述其运作机制。

材料三 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19-11-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如下图所示,最能体现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是
A.中央任命郡县长官B.皇帝实行世袭制
C.三公九卿由皇帝任命D.考试选拔郡县长官
3 . 观察下列图片。图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③《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④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 . 国家治理。

材料一   甘肃省放马滩出土了七幅战国时期的秦国地图,反映出统一的图例和基本的比例。其中,邽县行政区图是已知最早的行政图。湖南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描绘了长沙国南部的地理和政区状况。图中山脉坐落、山体轮廓和走向均用闭合曲线中填绘细平行线表示,是最早的科学的地貌表示方法。

1708—1718年,由康熙帝主持、来华传教士与清朝官员协作,采用西方三角测量法对清朝全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量,其范围南到海南岛,东北达黑龙江及朝鲜,东南到台湾,西至西藏和新疆,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完整的国家疆域政区地图

——《皇舆全览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战国至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2)依据材料一,分析康熙时期能够绘制出完整的国家疆域政区地图的条件。

材料二   分合聚散使中国历史上存在统一王朝与地方政权,然而无论哪一类政权建国与立都是并行的两件大事。都城确立在什么地方不仅决定统治者权力核心的地理归属,而且影响着政权的昌运……偌大的国家究竟将国都设置在什么地方,既要满足统驭全国的需要,又要保障自身的安全,众多的古都看似无序,但在地理的视角下不难看到其共同的基点。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3)依据材料二,分析古代王朝的都城建置对统治的影响。依据所学,任选一个王朝的建都或迁都的史实予以说明。

材料三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建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括“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019-06-1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见下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7 . 关于秦汉时期历史请回答

(1)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指出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制度的影响。

(2)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货币政策表

时间政策
西汉初年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汉文帝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吴王刘濞),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è等同)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yù,铜屑)焉。
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即均输、钟官、辨铜三令)铸。

—《史记·平准书》

根据材料概括汉朝铸币权的变化,分析汉武帝币制政策的影响?

(4)是创新的先导,探索是解决社会问题,寻求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董仲舒主张)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由董仲舒参预、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士—官僚”)系统是从统一大帝国着眼的整套官僚体系:政治的治乱兴衰不再仅仅依靠于作为首领的“圣人”,而且更依靠于遵循客观的“天道”,而这“天道”也就包含建立这整套的官僚行政体制。

—据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为王朝统治提出了哪些治国方略?

2018-09-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D.甲午中日战争——台湾
9 . 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①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
③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④ 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
10 .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B.秦C.汉D.唐
2019-01-30更新 | 2743次组卷 | 6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