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廷秘书机构军机处,其最重要的职掌,是将皇帝口谕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控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它事实上成为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四十三)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四十四)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四十五)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及发布命令之时,须副署之。……《临时约法》在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三者关系中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国务员有实际的责任,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却受到限制。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19549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机床边、矿井下、田野里的工人和农民的代表;来自课堂、实验室、医院、研究机构、文化部门的知识分子代表;来自军营和边防的解放军代表;来自内蒙古草原、西藏高原、天山脚下和西南边陲的蒙、藏、维、壮、苗等少数民族代表;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大会的任务是制订宪法和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摘编自林蕴晖《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的职责和实质。
(2)根据材料二,指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制度,并分析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任务。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受命于债务奴役大行其道的危机时代,全国大部分土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雅典社会正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动乱。梭伦痛恨贵族的为富不仁,也指责穷人的贪得无厌,他使两者各得其所,所依靠的只能是中间阶层,即工商业者。梭伦的财富原则正是在贵族与新兴工商业中产阶级之间找到的结合点。可见,梭伦式政体体现了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过渡,而且即便从近代民主的标准来看,梭伦时代的民主程度已令后人惊愧不已。

——摘编自毕会成《庇西特拉图:带卫队的“梭伦”——庇西特拉图的历史地位谈》

材料二   由于罗马共和国的繁荣与强大,不满足自己的领土,于是进行长久战争。这些战争使罗马将整个意大利甚至到欧洲大陆统一于其霸权之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组织。罗马市民同这些组织内的居民产生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并使各种各样的关系予以承认和确定。承认和确定这些关系,就必须要有各种不同的法律对其加以调整和使用。于是在罗马帝国中产生了万民法,专门用以调整处理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摘编自易国春《从万民法到国际统一实体法:国际私法的终极追求——简论国际私法与冲突之间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法制发展的共同原因。
2021-08-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性、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度萌芽,至秦统一中国最后完成。到元代,地方行政与中央一样,形成许多单独的行政体系,如在军事上统属于枢密院的镇抚卫所,监察上统属于御史台的肃政廉访(提刑按察)司,以及统属中央各专门职事部门的诸路匠人总管府、提举司和主管专门事务的局、所、司、库等,都独立于地方行政之外。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第二届大陆会议起草的《邦联条例》于1781年正式生效。从形式上看,邦联合国会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于一身,实际上“它只能执行这个邦联13个州中9个州同意的事情”。1787年制宪会议开幕,经过反复辩论达成协议:(1)中央的权力是明确列举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明确列举的权力不得受地方侵犯。(2)中央立法居最高地位,对各州法律有约束力,各州不得与之违背。(3)国会有权为行使宪法权力制定必要而又适当的法律。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区别,并说明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独立初的美国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上的显著不同,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