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考古发现,在山东出土的西汉前期铁范上仅标注了显然属于姓氏的“李”“汜”“山”等文字标识;而出土的西汉中后期铁范上多刻有以郡名为首的"山阳二""钜野二"等铭文。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民营冶铁业发展迅速B.国家放松了经济管制
C.工商业政策发生调整D.冶铁业生产的区域化
2 . 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023-06-10更新 | 7376次组卷 | 38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民国以来,家谱中出现“将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会中人员选举产生”的记载;《镇海大枫林徐氏宗谱》提到有族人弃读习商,去银行任职等;《上湘龚氏支谱》规定:"女子亦宜人学,开通智识,肄习手工"。这实质上反映了(     
A.传统四民观念受到冲击B.近代化历程的深入
C.家谱编撰内容的时代性D.基层民主政治发展
2023-05-07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4 .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最兴盛的时期。奴隶成为非洲可供输出的单一货物,欧洲许多国家蜂拥而至,把非洲西岸地区变成了他们掳掠、买卖、贩运黑人奴隶的竞争场所,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奴隶贸易兴盛主要是由于(     
A.交通工具大变革B.奴隶专卖公司的建立
C.高额利润的刺激D.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朝政府建立了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羁縻海外诸国。后来,占据了原来明朝朝贡国领土的西欧殖民者为追逐利益,除了在最初接触时伪装成朝贡国而试图进入朝贡贸易网络外,更多的仗恃武力走私贸易。据此可知,当时(     
A.东西方国家实力发生逆转B.传统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冲击
C.明朝主权遭到殖民者侵犯D.海禁政策导致东南倭患严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以后,在金融体系上,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协议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缘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全球范围的金融交易量迅速上升。在1974—1976年间,大约5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流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便利了资本流动,但是也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金融风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数量、多种类的产品交易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即时完成,使得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资本的大量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使得一个国家控制本国金融风险的难度加大。

二战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广度基础设施制度化分层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些国际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跨国银行重新出现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交易按规定对工业化国家影响较低;对信用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影响
现代金融体系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发达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高水平的交易和私人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基础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和其他国际协议实行广泛的管制;跨国银行业不断发展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利率由全球市场决定,金融政策受其影响,对于经济体内所有集团都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战后金融全球化进行历史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30年第一列火车在法国出现时,诗人写诗攻击它破坏了田园风光,农民担心土地被征用,马车夫担心失去饭碗,当权者纠葛于它的安全和建造费用。这说明,当时法国(     
A.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的先进B.初步实现国家工业化
C.农村地区已向城市化过渡D.工业化发展存在障碍
8 . 如表所示为19世纪80年代初《申报》对当时中国招商局集股兴办企业的报道。这些报道折射出(     
时间评论摘要
1882年6月13日《劝华人集股说》“自(轮船)招商局开之于先,招集商股,创成大业,各商人亦踊跃争先,竞投股份”
1882年6月25日《论赛兰格锡矿》(投资者)“视公司股份皆以为奇货可居,往往一股份票出,争先购买”
1883年11月1日《论买卖股票之弊》“凡属公司,自刊发章程设局招股之后,不须一两月而股份全行卖完”
A.政府加强了对股份制企业的扶植B.近代金融体系日益得到完善
C.“实业救国”得到国人热烈响应D.更多民间资本流向近代企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加速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粉碎帝国主义国家的阴谋。1949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签订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相继加入。经互会的宗旨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实行在原料、食品、机械、设备等方面的互相协作等。经互会的成立对于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材料二   1951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5年,六国政府协商确定,欧洲的联合应该首先从经济入手。1957年,六国签署《罗马条约》,包括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两大项,该条约宗旨是创建共同经济区,在各经济部门间逐步实现共同政策;内容涉及关税政策、共同农业政策、运输和贸易政策及商品、劳务、资金的自由流通等。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上述材料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经济互助委员会,欧洲共同体的不同及原因。
2023-01-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英国农村发生了一个以“圈地”为外形的大变革。由于圈地运动越来越普遍,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圈地运动。由于国内外市场上对羊毛的需要增加,羊毛价格上涨,急于发财的地主便利用手中特权侵占荒地和公地,用栅栏和沟渠圈围起来,建立大牧羊场;有的地主将自领地直接改为牧场,赶走大部分农民,有的则当地租满期后,用提高地租的办法强迫农民放弃续租,然后将土地出租给牧场主经营。圈地运动中土地关系发生了变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198112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正式承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并指出:“无论实行何种类型的责任制,土地的承包继续力求合理,要把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工作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两国土地关系变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土地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