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重要概念。历史概念既反映时代特征,又体现了对历史的认识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半殖民国家和一切殖民地,总共达十亿人口。”
——列宁1916年《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农业国家”。
——列宁1912年《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资产阶级及德莫克拉西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
——1926 年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时间是相当的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毛泽东1960年进行十年总结时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讲话
(1)列宁是给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和“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人。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关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国际背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明确把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依据是什么?其实践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外国经验”指的是什么?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对比材料三中“路线”与“道路”在后来实践中的不同?
2015-02-05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高三上期末联考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有人认为从整体上看宋代绘画已不复有唐代绘画的雄健气势,但却更加精致、多样化,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唐宋两代人的审美标准不同
B.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的变迁影响到了书画的风格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C.宋代画家的刻意而为
D.唐宋绘画技术存在差别所导致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图中,1978年,我国普通中学在校人数出现猛增的原因主要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
C.“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011-03-07更新 | 9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4 .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常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B.引进西方价值观C.实行专制政体D.实行民主革命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