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初期           D.19世纪中期
2018-01-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重教育的作用。

(1)被后人尊称为“至圣”的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重要贡献?

(2)汉武帝时,兴办的官立最高学府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3)“1915年以后一大批白话作品开始进入语文教材,并逐渐构成了语文教育内容的主体。”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语文教材所渗透的主流政治思想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生物大爆炸等问题,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据此可知
A.达尔文进化论挑战神学创世说
B.达尔文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之上
C.科学发展的水平受时代的限制
D.达尔文进化论不是一种科学理论
2018-03-20更新 | 22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下表是新中国历年高考作文题(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6—1976年 (高考中断十年)
1978年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
1982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
1998年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2年          清理路旁的脏物
2000年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摘自章家仪、胡笙《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时期(1966—1976年;1978—2000年)新中国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什么时候恢复高考制度?该项举措有何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有一个梦,有期一日,这个国家会跃然而起,将立国之纲的真考付者实践。“我们信奉一条不证自明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有一个梦,有期一日,我所爱的四个我子将生治在一个不再以胶色深浅而是以品格高低为论人准绳的国家里。

——摘自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观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美国史诗》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黑人梦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能实现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联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各国人民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7-10-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10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下列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文艺界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原因在于实行了一项重大方针,它是

小说《青春之歌》历史剧《茶馆》周恩来与小演员全影电影《五朵金花》剧照
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017-03-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兵操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也是中国近代体育的先声。19世纪中叶,清政府的新军改用洋枪洋炮,并聘请洋人充任兵操教练训练军队。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学校体操以兵操为主。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认为,体育就是“军国民教育”,学校体操课应以兵操为主。一战结束后,实行军国民教育的德国战败,人们感到军国民主义教育没有前途;五四运动中,学校以兵操为主的体育课受到进步人士的谴责,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都自行废止兵操;1922年北洋政府依照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主干的全国教育联合会制定的草案,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正式把兵操课改成体育课。从此,学校体育中兵操被废止,代之以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学校体育朝着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方志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兵操训练在一战前后各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兵操变革的原因。

9 . 材料 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王充很少偶像崇拜。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

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