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苏轼以诗为词,在其笔下,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山水田园、身世、友情均有涉及,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由此可知
A.苏轼的词具有浓郁的婉约风格B.苏轼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
C.宋词缺乏个性化情感和通俗性D.苏轼的词内容和题材较为广泛
2020-03-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以“六艺”来培养学生,这里的“六艺”除了礼、御、书、数外,还包括
①乐 ②易 ③射 ④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唐朝李颀有诗赠书法家好友,称其:“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以下与该书法家创作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B.C.D.
4 . 诗人徐志摩曾说“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影响他这段经历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9-11-0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2015届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5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
A.秦始皇时期B.武则天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某伟大诗人深受“风”的影响,成就卓著。下列对这位诗人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诗风笼罩着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B.其诗作想象力丰富,语言率真自然
C.其诗作以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D.是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清代著名诗人符曾题序说:“右丞〔王维)擅诗名于开元天宝间,得唐音之盛,绘事(画)独绝千古。所谓无声之诗,有声之画,右丞盖兼而有之。”材料可用来说明王维(     )
A.诗画已无明显区别B.实现了诗画的融合
C.文艺素养超越前人D.提倡诗画素养兼修
2019-10-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姚芒父曾说:“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以下作品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隋)展子虔《游春图》
B.(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明)朱耷《松石图》
2019-10-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如图为明代徐温的《墨葡萄图》,题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诗画艺术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B.文人画,重视写意
C.风俗画,刻画习俗D.人物画,形神俱备
2020-03-25更新 | 13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限时集训: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京剧。京剧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等感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京剧表演家,京城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将京剧作为最时髦的娱乐方式”。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广为流传的剧种。

——摘编自傅谨《京剧学初探》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变革以及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一批具有民主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诗界革命”“新文体运动”等口号,一场京剧改良运动由此拉开。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念及立国根本,在振民精神,因此著了几部小说传奇,佐以许多诗词歌曲,庶几市街传颂,妇孺知闻,将来民智渐伸,或者国耻可雪。

1904,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以戏曲为主的文艺期刊《二十世纪大舞台》,其宗旨是“改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十分鲜明地把京剧改良与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1908,夏氏兄弟等联合商界人士集资在上海建造了新式剧场——新舞台,从国外引进了布景、灯光设备与新技术,上演《明末遗恨》《波兰亡国惨》《秋瑾》等剧目。“新舞台可以说是中国舞台史上一次大革命”,大大推动了京剧的发展。

——摘编自沈鸿鑫《京剧改良运动与海派京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剧的特点及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京剧发生的新变化。
2019-10-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