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9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阶段性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除李白和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白居易、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从唐代诗歌到明清小说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 . 材料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多才多艺,又工草隶书法,尤其以诗画著称。他首创破墨山水画之体,务求淡雅。他曾自题诗云:“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又在慈恩寺东院,与毕庶子、郑广丈各作一壁画,时号“三绝”。他还在庚右丞住宅的墙壁上画了一幅山水画并写下题记……“山水松石,妙上上品”。王维所创作的富有诗恋的“文人画”……以后从者渐多,对他的评价也更高。宋代名家苏轼说:“吴生(道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像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于皆神俊。又于维也敛枉无间言。”王维被称为南宗(文人画)之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维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维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
2020-07-01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写诗不受限制,即使浴池内按摩筋骨亦可入诗,俚语俗句用于诗中,亦可听来入妙……他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在从前专限于描写闺怨相思的词上开阔其领域……他在中国绘画上使中国艺术增加了独特的优点……”以下说法与苏轼相关的是
①他曾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人文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②他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以楷书名世
③他以清浅婉约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不避俚俗,铺叙描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
④他打破诗词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2020-06-28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五校(杭州二中、学军中学、杭州中学、嘉兴一中、效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初学者石介作家训诗:“尔等勤初学,无耻衣食恶。仁义足饱饫,道德堪咀嚼。二者肥尔躯,不同乳与酪。尔勿嫌粗粝,尔勿厌藜藿(粗劣的饭菜)。富贵自努力,青云路非邈。”其意在告诫子弟
A.“存天理”必当“去人欲”B.安身经世以儒学为指导
C.遵循“重利轻义”的道德准则D.恪守“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描述了他的诗歌被广为传诵的情景:“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这反映唐诗繁荣的原因之一是
A.各群体积极参与诗歌B.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C.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D.崇尚诗歌的社会氛围创作
2020-06-0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诗集作序,写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模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拿着白诗印本去换茶换酒)者,处处皆是。”上述材料反映出
A.雕版印刷已应用于诗歌B.活字印刷已经广泛使用
C.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D.诗歌发展出现最高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所作序中写道:“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由此可以推知,唐朝中后期
A.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B.儒家“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了冲击
C.文学界的浮夸之风悄然兴起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诗一   神童诗             汪洙等宋代以及后世的补充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诗二 春愁            丘逢甲(清)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三 蝴蝶 胡适写于1916年8月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诗歌作品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历史中的某一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0-06-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