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从14世纪,大体上,到16世纪这300年的欧洲的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也不能是一个孤立事件。“文艺复兴”涉及的面实际上不只是文艺,而是人民的自由问题,言论自由的问题,在艺术上创作的问题,学术上的发展等。它是一场普及整个西欧的文化运动。这股风,当然对东欧也传过去了。像波兰捷克这些中欧四家,也受到一些影响。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对教会的批判大多仅限于指出教会的腐败和虚伪,并没有触及基督教的基本理论及其赖以生存的根基。……人文主义者须有闹眼和财富来从事活动,决定了其局限于上层知识界,并依附于权贵阶层,就不可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实现根本的彻底变革。当时王权既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新兴市民反对教皇的权力又害怕他们的力量过于强大,在变革过程中不免有妥协之举。人文主义者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中性纪基督教的基石,这一任务接着落到了宗教改革者的腐上,但宗教改革老也同样走不出这一阴影。

——摘编自齐昂昆、彭春霞《人的发现和限制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本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者“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中世纪基督教的基石”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到战国,政治变动十分剧烈,经济有了大幅度发展,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促使西周以来的社会秩序逐渐解体,迫使统治者对传统治国方式进行调整,兼并战争的日益激化,更加推动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变法运动逐渐成为战国的一股潮流。

——摘编自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派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他们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但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图才有希望。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在地方上推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战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列强侵略加深,指出近代前期国内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方案,并分别指出这些方案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02-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孙中山动手撰写了《实业计划》。他提出,要使中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赶上西方各发达的国家,就必须实行“开放主义”,“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这就是“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孙中山同时强调,开发和利用外资,绝不能允许他们侵犯中国的主权。他指出,能否确保中国主权独立与完整,是“中国存亡关键”:“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为了全面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孙中山曾购置、搜集了大量中英文书籍以及各类地图,还指派相关人士实地去考察。他本人所到之处,也特别注意调查地理环境和经济建设情况。他又说:“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余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为研究之资料,而组成余之‘革命’。”

——摘编自姜义华《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与工业化蓝图》


(1)据材料说明孙中山经济思想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价值。
2022-02-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没有一个强有力国家组成民间社会时,基督教居然能够维持,这是欧洲得以继续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教会有能力把世俗的目标经由宗教条例合法化。最初,教会把一周7日的第一天礼拜日定为“主日”,在这一天,任何不得攻击他的敌人,以营造一种比较和平的社会氛围。不久以后,又陆续发展出各种圣日,在圣日也不能攻打敌人。而后,又提出所谓“神的休战日”;还规定在集市的日子不得争战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材料二 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首岁教捐法规定”,主教等高级教士就任新职时不得将圣俸收入交给罗马教皇,而应将第一年的全部收入,及其后每年收入的1/10上缴英国国王。“禁止上诉法规定”,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现到罗马教皇法庭。“自尊法”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神”与人是不能直接交往的,它必须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教会。如果神与人能直接交往,信徒们不必借助教会就能得救,那么教会的存在也就没有必要了,这样的结局显然对教会更为危险。教会要保持神与人之间的中间人地位,就必须具有解释神启真理的能力。而要令人信服地解释神启真理,他就不能抛弃理性与逻辑思维的方法。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教会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教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上述法令对英国所产生的影响。
(3)请概括材料三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1917-1949年间,中国期刊上有关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文章数量出现两次高峰。
高峰时段代表性期刊文章
19211923共有162篇期刊文章,如《相对论浅释)《特殊相对论算理浅说)《相对律之由来及其概念》《相对原理》等
19291936共有354篇期刊文章,如《普遍相对性之重要公式》《爱因斯坦的信仰》《废战:爱因斯坦主张与基督一致》《爱因斯坦的非战论》等。

——摘编自王春燕、朱慧涓《相对论在民国时期的传播》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两次高峰时段的代表性文章分别呈现何种特征?分析该特征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6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学者大致上对基督教采取的观点颇类似于古人的宗教观,那就是:宗教是个基本的存在,大体而言是件好事或者说有存在的必要,只是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关注。宗教不该钳制生活和思想的一切,而这正是教会一贯的目的。随着文艺复兴来到,在世俗的世界里,宗教可以存在,但是属于私人事务,或是一群人受到某些信念所吸引的结社团体——就像我们今天的世界。宗教不能左右社会,不能强制每个人遵守规定和仪式,也不能宰制思想。

——摘编自约输.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材料二   中世纪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作者生卒时间节选内容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14731543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14831546观点: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民主思想的火种被移民传入北美。五月花号公约带来契约思想,特许状带来了政府必须保卫地方特权的思想。18世纪,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对英国自由的描绘、对法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受到北美人的欢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对英国政制的研究,引起北美思想家的重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此时已相当流行。

——摘编自李永清《略论美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学者对待基督教(宗教)的基本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启蒙思想来源的特点,简述启蒙思想对18世纪北美发展历程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王阳明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修道院院长。1510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可以得救。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不同。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9-04-15更新 | 1689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加试题】教育是推动社会进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人逐渐认识到,法律、社会的行为规范等并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而是由人自己通过思考、选择、讨论决定的东西,因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智者们向年轮人传授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三门课程。黑格尔指出:“智者们就是希醋的教师,通过他们,文化才升始在希腊出现。”教育家策勒尔对智者评价说:“他们是哲学对话体的开端,他们是优雅的阿提刻散文的创立者。”

——【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

材料二 1800年,拿破仑开始重建教育。他颁布《国民教育计划》,该法令重点对中等教育进行改革,并设立教育督导制度来不间断地监督学校及其救学工作。在中等教育改革完成之后,拿破仑于1806年着手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颁布了《有关帝国大学的构成法》。1808年,又颁布《大学组织令》,建立了中央—学区—省级三级建制的救有督导制。拿破仑当政后,在巴黎及其他地区创办了十几所高等专科学校,如师范学校、武器学校、军事学校、音乐学校、医学学校等,强调实用技术传授。

——摘编自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智者教育活动开展的历史因素,并简述智者教育活动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启动教育改革的国内政治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