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贾谊认为,国家的财政收入都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须臾不可失去的生存条件,“故夫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因此,统治者在为政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怀有爱民、怜民之心,什么事都能为民着想。为此,统治者要对人民行仁政,施礼教,进行道德教化使人民懂得礼仪的同时,还要使得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丰衣足食,衣食无忧。贾谊深知爱民的贤臣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也深感贤吏难求。为此,他提出选拔官吏的原则,即人民的舆论和拥护。

——摘编自李仰飞《试论贾谊对先秦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为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无不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人民。

——摘编自何丽君《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贾谊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汉贾谊相比,近代梁启超、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重要理论指导及其实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材料二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放了生产力,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在16世纪和17世纪,先进的欧洲学者们创造了改变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人类生活的近代科学。18世纪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研究完全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科技落伍于西方的原因及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给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