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外来新词简表

时期主要外来新词来源
汉代到唐代苜蓿、葡萄、琵琶、胡豆、胡琴西域
佛陀、和尚、袈裟、菩萨古代印度
晚清到“五四”前后赛恩斯—科学、德谟克拉西—民主、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布尔乔亚—资产阶级、德律风—电话、梵婀玲—小提琴、伯理玺天德—总统、沙发、咖啡、三明治、幽默英国、俄国、日本
改革开放后艾滋病、因特网、迪斯科、IT、WTO、DVD、XP、巴士、热狗、超级市场、纳米、麦当劳、派对、脱口秀西方发达国家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相关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为西方某位画家的作品《韦特伊莫奈花园》,通过颜料、形体和空间的整体把握,来反映真实的自然。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A.强调对色彩变化的捕捉与描绘B.注重体现创作者的独特个性
C.力求展现画面的和谐与整体性D.重视还原客观真实社会生活
2021-02-04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
作者相关表述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
2021-02-02更新 | 731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而在明朝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中,增加了“放小脚”、“擒贼首”、“配姻缘”等情节;“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木兰形象的这一变化折射出
A.文学艺术的繁荣B.专制皇权的强化
C.社会阶层的变动D.女性地位的提高
2021-08-05更新 | 42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些讲话。据此可知,邓小平意在
时间讲话内容
1977年5月科学研究方面的先进东西是人类劳动的成果,为什么不接受?接受这些东西有什么可耻的?整个国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科学研究是先行官。
1977年9月14日国际形势变化很大,许多老的概念、老的公式已不能反映现实,过去老的战略规定也不符合现实了。
1978年5月资本主义先进的经验、好的经验,我们都应当把它学回来。

A.彻底纠正“左倾”错误思想B.论证实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全面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被元灭后,相当的南方士人或以“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或以“士人若不至京师,便不足以昌行其道”为由北上仕元。而明清鼎革之际,殉明士大夫就达3800多人,而选择自我放逐的明遗民为数更众。这种变化表明
A.清朝统治者打击汉族士大夫更甚B.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积极有效
C.明清专制皇权加强深远影响D.官方哲学不断被拔高并走向僵化
2021-05-29更新 | 453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大革命时期,仍旧穿着老式贵族服装的人会遭到嘲讽。大革命后,衣着华丽者几乎有反革命的嫌疑,而下层民众简单、朴素的服装样式却成为时尚潮流。服饰不再是等级制度的鲜明外衣,而是法国人民政治立场的表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政治参与的强化B.经济基础的变革C.基础教育的发展D.理性精神的传播
9 . 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是中国不断“开眼看世界”,不断用开放的心态去融入世界,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

材料   1872年,清政府正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开启了近代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其后,清政府又派遣一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海军炮舰等技术。在这120名幼童和后来赴欧洲的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启蒙思想家严复。

如果说最早去欧美留学的潮流,是在西学强势来袭的背景下被动作出的选择,甲午战争后赴日本留学的潮流,则多了一些主动性。1898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官派留日学生13人,到1905年达到高潮,约有8000多人。其中杰出代表包括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田汉等。

“庚款留学”在1909年一1937年之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这是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一代留学生,很多人成为学科奠基人和学术栋梁,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都是“庚款留学”的杰出代表。

1915年,海归精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

到了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它一开始就是严格而有目的的革命班干部培训,在中国留学史下,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经过“文革”时期,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9.96万,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从1978年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

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主要变化。
(2)结合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变化,说明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早年曾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作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扬,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一现象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源于人物自身的多面性B.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C.受现实政治需要的影响D.无法做到真正的公正客观
2021-01-02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