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据此可知
思想主张出处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韩非子》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商君书》
A.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B.法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C.法家与儒家追求的目标相悖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2022-02-25更新 | 437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有哪些?
(2)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并说说秦汉这些努力的共同点
3 . 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
A.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
C.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D.新潮女性反抗传统习俗
2022-01-21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16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把基督教社会按统治者的宗教偏爱而划分,把世俗和宗教权威合到一起,因而把世俗制度扩大至整个民族。同时,人们不仅知道有其他种族的人民,而且也知道有各种不同的语言、趣味、文化习惯和宗教。这说明欧洲宗教改革后
①产生了各种新兴的基督派别   ②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③出现教会从属于国家的趋势   ④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
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2021-09-27更新 | 5114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魏源应用《易经》里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来解释客观世界,说明社会历史的变易和进化。他还把历史进化的客观趋势和“便民”联系起来,认为“租庸调变而为两税,两税变而为编(指一条鞭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旨在
A.从理论上说明社会改革的必要性B.宣传“师夷长技”的思想
C.批判清政府墨守陈规的守旧思想D.希望政府减轻人民的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孙思邈虽然十分崇敬张仲景,但他并不因循张仲景“六经辨证”的学说,易之为“方证辨证”。甚至唐朝官府在组织编纂官修本草时也提出:对《内经》等要坚持“无稽必正”的原则。这反映了唐朝
A.中医学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中医学在不断地自我完善
C.医学家具有批判精神D.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称为“三玄”。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注《易》和《老子》。主张虚无的“道”或“无”是产生万物的“宗主”,认为“圣人体无”,效法自然,所以人君应该拱默无为,委政臣下,“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
A.士族门阀受到抨击B.儒家思想受到挑战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2021-06-03更新 | 36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3次组卷 | 4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衡水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2021-01-13更新 | 347次组卷 | 4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