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 . 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A.追求经济利益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重视现实世界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2022-11-27更新 | 4709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2 . 欧洲历史上某次运动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于法国大革命,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将这一时期评价为“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该运动(     
A.得到多国政府立法支持B.有空前的公共性
C.使理性化思维开始形成D.缺乏经济学成果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

——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

——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并归纳“礼”与“仁”的关系。
(3)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1919年《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20年10月31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随后孙中山与苏俄越走越近,思想上也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在著名的《孙越宣言》中,两国达成了反对世界列强进行民族压迫等一系列的共识。在孙中山的文章著作和讲话中,都能体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国际主义般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与世界各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材料三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

——1924年《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以及由此展开的实践活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并说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巴尔扎克的小说果《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下表是其内容精华的简介:

主体名篇评价
贡族衰亡《高老头》恩格斯所说:“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清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资产者发迹《欧也坭·葛朗台》再现了青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金钱罪恶《幻灭》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衣冠禽兽”。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围绕《人间喜剧》中某个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两宋时期,理欲(义利)问题成为理学家们探讨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膨胀,在市场规范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理学的产生,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当时一批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经世意识的儒生对那时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的一种理性反思。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材料三   在对经济利益求取的认识上……朱熹从道德哲学视角提出并论说了求取利益行为应限定在遵从“天理”的条件下进行,创造性地将经济生活和道德世界有机联系起来,平衡了德性对功利的强势境况,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价值导向。

——尤吾兵《经济伦理思想与德性的媾和——朱熹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经济伦理思想,并指出朱熹从道德哲学视角探讨理欲问题呈现的主要特点。
(4)德国经济伦理学家P·科斯洛夫斯说:“事实上经济不是‘脱离道德的’,经济不仅仅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而且也是由人来决定的。”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研究古代“理欲”问题的现实意义。
2017-09-0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华文化近代化在奋斗与挫折、希望与失望中缓缓延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40年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内西学的输入是缓慢的,它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是表面的,特别是和西方文化在十九世纪日本的迅速发展及其改造影响相比就更加明显。它在中国却于数十年中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数量有限的办理所谓“洋务”的官员之中。在1860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基督教传教士向中国内地的渗透,就思想的交流而言,收效甚少;但事实上,这种渗透引起了社会文化的冲突,扩大了中国和西方之间心理上的隔阂。中国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他们自己传统的精神世界里。”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两种异质文化不可避免的冲突,从洋务运动时的体用之辨,到维新变法时的新学、旧学之争,再到五四时期的孔家店与德、赛二先生的对抗,科学与玄学的辩论,几十年间从未间断。围绕着如何认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如何评价封建文化与资产阶级文化、如何看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系,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学者各抒己见。他们代表了不同阶级、阶层、党派、政治力量对于中华文化命运的共同关注,提出的种种主张、方案,表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反省已经深入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摘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认为“在1840年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内西学的输入是缓慢的”,概括其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试以中国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近代前期中国文化近代化的状况,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文化反省的认识。

8 . 圣雄甘地是印度国父,他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用和平的方式获得了独立解放,也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朱明忠《者评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二非暴力抵抗是一种自我纯洁的过程,而我们的斗争又是一个神圣的斗争,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自我纯洁的行动,似乎是很恰当的。让印度的全体人民在那一天停止工作,把那一天当作绝食和祈祷的日子。……孟买的总罢市是完全成功的……那时的盐税是极不得人心的,而且不久以前还有过一次争取取消盐税的强大运动。我因此建议人民可以置盐税法于不顾,在各人家里,用海水制盐。我还有一个建议是售卖禁书。……把这两本书加以重版并公开售卖似乎是进行文明的不服从的最轻易的办法。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材料三1999年岁末,世界各大通讯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公开评选中,20世纪以“非暴力主义”引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和尊严的甘地,被一致公推为人类“千年政治领袖”。他改写了人们对政治的认识,洗刷了政治的肮脏和血腥,把政治升华到人性的层面。

——王小平《震撼心灵的奇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结合所知识,指出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倡导“非暴力抵抗”的主要内容。结合所知识,指出其对印度民族独立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回答甘地被推为人类“千年政治领袖”的历史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