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削弱
B.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2 . 有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以一对贵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这部古典小说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3 . 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对过去革命史范式主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状况日益不满,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分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涌现出许多新的观点,如资本主义发展说、近代化说、争取独立与谋求进步说、反帝反封建双线说等等。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双百”方针的恢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2019-01-30更新 | 1313次组卷 | 121卷引用:深圳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必修三试卷(理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人为地将音乐分为高低贵贱,‘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等,并不能阻止流行音乐在我国日益流行的趋势。流行音乐在争论中更趋流行。”这里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教育
B.“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
D.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
7 .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班眩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016-12-13更新 | 24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8 . 中世纪的美学家认为,美的根源在上帝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则大多认为美与绘画和谐、比例等事物的属性有关,如达·芬奇利用光学、解剖学等知识,对线条、比例等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实践。这一变化表明(     
A.人们科学理性精神的增强B.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兴起
C.人文精神遭到了严重挑战D.天主教会的统治被摧毁
9 . 秦汉至五代,因上书言事致死的士人数以百计,但基本上属于士人个体行为。到宋代,申诉言事的亢直士人形成群体。这一变化主要表明宋代(     
A.士人集团分歧弱化B.士大夫责任意识强化
C.道统观念的淡化D.皇权对官僚控制的淡化
10 . 孙中山在《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预改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日'革心',皆此之故。”孙中山此处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