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明朝李贽在文学创作上提出“童心说”,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把传奇、院本、杂剧、《西厢曲》《水浒传》列为“古今至文”。这一主张( )
A.开创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新局面B.推动市民阶层登上了政治局面
C.否定唐宋以来的古文复兴运动D.反映了社会结构发生深层变化
2 . 但丁《神曲》全诗分三部,全都用群星作结束,竭力烘托出这样的气氛:在群星的指引下,随着诗句的阶梯,人类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该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自由主义B.科学精神C.古典主义D.人文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人奉为文人画的鼻祖,下图为其所画的的《千岩万壑图》(局部)。从中可以看出该画叙述正确的是

①个性鲜明;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②借物抒情,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③画风简洁,题材生活化、写实化④讲究布局,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0-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方向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指出李斯、董仲舒提出的不同建议,并说明其共同目的。
(2)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但丁《神曲》全诗分3部,全都用群星作结束,竭力烘托出这样的气氛:在群星的指引下,随着诗句的阶梯,人类正在从地狱通向天堂,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该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禁欲主义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D.人文主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代文学家韩愈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来称颂李杜及其诗文。其中杜甫的 “三吏”“三别”等诗篇被后人称颂为“诗史”,主要是因为杜诗反映了
A.雍容华美的盛唐气象B.唐朝由盛转衰时民众的离乱和漂泊
C.唐末黄巢起义的动乱D.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以“六艺”来培养学生,这里的“六艺”除了礼、御、书、数外,还包括
①乐 ②易 ③射 ④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某班同学以“中国儒家文化”为课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成立了三个研究小组,分别对三个时期的儒家思想进行探究。
一、下面是第一小组搜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关资料:

【资料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资料2】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资料3】电影《孔子》剧照


【资料4】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



(1)假设你是第一小组成员,你认为上述哪些资料可以作为研究的依据,并说明理由。
二、下面是第二小组搜集的西汉时期的有关资料:

【资料1】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董仲舒《春秋繁露·尧舜汤武》

【资料2】“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资料3】建元五年,置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博士(指传播五经的教官)。

——《汉书·武帝纪》


(2)综合上述资料,请你为第二小组确定一个能反映这一时期儒学地位的研究主题。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黄宗羲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顾炎武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三、下面是第三小组搜集和整理的明清时期的有关资料:
(3)根据第三小组收集的资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4)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当掌握哪些研究方法。
2019-08-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10 .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