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8 道试题
1 . 按照雅思贝尔斯的见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焚书坑儒
B.崇儒尚佛
C.独尊儒术
D.百家争鸣
2018-02-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著名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与以上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袁隆平选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为此,他主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摘编自金良年撰《孟子译注》

(1)孟子主张君主要施仁政,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

材料二明中叶以来,学术界“高谈性命”、“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等现象不断蔓延。黄宗羲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评析明代学术。黄宗羲主张“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同时他又将重视儒者的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判为具有正面意义的明代思想。

——摘编自史革新著《清代理学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明代儒学的“求同存异”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

2018-02-0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孙膑兵法》介绍某一古代战阵:“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秦始皇陵兵马俑中,集中体现孙膑上述思想的战阵位于下图
A.1号坑
B.2号坑
C.3号坑
D.4号坑
2018-02-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A.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B.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并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两千多年来,围绕长城,产生了很多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下列诗句与长城有关的是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B.“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 . 意大利有两个历史的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大事记

时间事件
约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
公元前509年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65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左右希腊哲学的斯多亚学派传入罗马
公元前51年西塞罗《论共和国》等发表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成立
公元80年罗马大斗兽场建成
公元113年图拉真广场和图拉真纪功柱建成
公元120—127年重建万神殿

——摘编自杜艳丽《古罗马文化》

材料二 随着修道院农耕地生产力的提高,这些土地的“地主”罗马教廷的财力随之增强。到了中世纪后期,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罗马社会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罗马教廷“什一税”的税收进一步增加。文艺复兴的导火索是复兴古代,所以一旦染上这种精神,罗马无疑比佛罗伦萨有利得多。

关于米开朗基罗与文艺复兴的罗马的关系,不同的学者得到了不同的认识:

观点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造就了米开朗基罗

观点二:米开朗基罗造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

——摘编自《文艺复兴是什么》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文明发展的表现。以万神殿为例,简述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你认同哪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和同之辨”的议题。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相处要求“和”,而小人则恰恰相反,是以“同”为准。孔子对“和同之辨”的阐发主要体现了其下列哪一思想
A.仁
B.中庸
C.礼
D.德治
2018-02-02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被誉为“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0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玻恩曾说:“与其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第一次在著作中提出“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理论大综合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普朗克
2018-02-02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