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列举两例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然新文化运动中许多议题在晚清就已经出现了,那么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哪里?其中一项就是整体观点的更新,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包括一切道德法律政治伦理等,而不是单从西方的启蒙政治价值中挑一条来反对现状;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和政治中,而且体现在生活等方方面面之中;科学同样如此,理性不止运用于科学相关领域,而科学和民主都是用来解决政治腐败、帝制复辟的钥匙。消除政治社会黑暗的关键在于思想文化,是当时的一个新思想。

——摘编自王沉森《从晚清到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是连续的吗?》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们认为,应该全面地引进西方文化,尤其应该引进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用以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所谓伦理觉悟,最根本的是确立个人独立平等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努力用个人主义取代家庭本位,确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文化和社会。个人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崇尚个性,尊重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不是以现实中的个体人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家庭本位倾向,侧重于共性对个性的规范和制约,使个体失去其主体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还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世界其他文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行动上的特点,并简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0年7月,一位名为“阿木爷爷”的63岁.大爷在海外社交平台走红。“阿木爷爷”通过锯、刨、凿、磨等中国传统木工手艺,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制作出了各种精致木器,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百万粉丝、上亿流量,“阿木爷爷”展现的“神秘中国技术”,让国外网友叹为观止。他发布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视频不用一个英文字母,却圈了无数海外粉丝,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之美,传递中国智慧之光。

——摘编自中国日报《2020—2021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之美,传递中国智慧之光”,自拟命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表达明晰,逻辑充分,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在认识论上,顾炎武正确论证了感性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

伏尔泰提出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史观。从而把人类精神的进步放在应有的位置。伏尔泰的史学观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唯理主义。伏尔泰举起理性主义大旗,并使理性主义成为他的文化史观萌生的哲学基础。此外,在《风俗论》中,伏尔泰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图景。

——摘编自刘明《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管窥——路易十四时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与顾炎武史学观念的最大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和伏尔泰史学思想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据顾炎武和伏尔泰的史学思想,简析史学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2022-07-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本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题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的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以计算机的升级换代为例:第一代1946到1958年间,这个时期构成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称为电子管时代;第二代1959到1964年间,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1965到1970年间,此阶段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从70年代起,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逻辑元件,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更新换代加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性、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展,则在春秋战国之世。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一)古代本有一种和宗教混合的哲学。其宇宙观和人生观,为各家所同本。其(二)则在社会及政治方面,自大同时代,降至小康,再降而入于乱世,都有很大的变迁。所以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三   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早期改良派常把某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置放在儒学名义之下,于是儒学就披上资产阶级文化色彩。后来,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这种儒学不妨称为近代新儒学。

——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15世纪的300年间,意大利由于繁荣的地中海贸易和发达的制造业,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意大利城邦的富翁为抬高身价而结交文人雅士,使得学术和艺术因此受到人们的尊崇,个人不再是被神创造、顺服于神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人们把这种个人的觉醒和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如在《神曲》里,但丁在空间和时间里漫游,其中既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又有神话中的人物······为发展这些品质,就要研读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研习需要读古典文献,人文主义者便去找这样的文献,结果找到了大量著作。从14世纪起,这个新生代(或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画家们就力图撇开道德上、宗教上的先入之见,使现实本身再现出来。

——摘编自[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材料二   1660~1789年,欧洲除英国、荷兰和瑞士外,都处于号称君权神授的君主专制制度下。因此,这一时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全欧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批判的矛头都是指向信仰主义的,也就是说是指向一种已经或正在成为过去的思想或社会意识的。启蒙不是以教育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对愚昧之见或信仰迷信以及流行的霸权话语进行批判,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任何一种意见的话语霸权本身的颠覆,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怀疑精神和自我意识的成熟之上的,这体现了其思想深层次上的人本主义本质。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及文艺复兴时期新观念的特点。
(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是一场全欧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理由,并简述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联系。
10 .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学派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以来,历久弥新,不间断地吸收新鲜血液,不间断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前行。宋朝理学似乎已将千年儒学发展到无与伦比的极致,因为儒家极力倡导的纲常道德被宋朝理学大师们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那么儒学会再向何处发展?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理学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还是很敏锐地找到了打破僵化局面的缺口,他们让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又峰回路转,再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隋晓明《儒家的智慧》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保持着汉朝以来的方向,大迈步前进着,但到明清之际,这种发展的方向有了不可思议的更改。理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神圣性,但当世界继续发展着资本主义已经取代封建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时,明清之际的儒学竟有意无意地适应了时代的这一变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学思想家,富有胆识与智慧地第一次质疑中国的封建统治,第一次质疑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想,他们的句句真言掷地有声而振聋发聩。

———摘编自邓思平《儒学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儒学与宋代理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方向出现“更改”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