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民办%其他%不明%
宋代15.2870.69014.03
元代17.2361.150.3321.28
明代57.2129.840.2412.71
清代56.6724.110.5618.59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者13人,其中最大者已48岁,最小者仅14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年,中国留日1300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1909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225人,即有168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

——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总体呈什么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趋势对中国女性发展的意义。
       
2018-10-30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1月13日 《每日一题》 人教必修3-每周一测

2 . 教育的发展,与一个国家政府的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教育,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性质书院比例分配表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晚清出国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20世纪初的那场最后一场急剧变革中,其发展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者13人,其中最大者已48岁,最小者仅14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年,中国留日1300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1909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225人,即有168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

——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至清我国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晚清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概括材料三体现的历史信息。

(3)综合上述材料,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概述中国教育的主要特征。

2017-08-08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二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
3 . 2022年,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问世,随后与微软等全面对接,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支付行业从业人员谨慎使用;韩国、意大利、欧盟等因使用发生重要数据信息泄漏,正在考虑设立规章制度,规范使用。由此可知,ChatGPT(       
①是人工智能技术重大突破       ②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分裂
③改变了人类社会伦理道德       ④加大信息安全管理难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在1915年的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比较了经典的牛顿引力和他自己的理论,并发现他们如何预测水星轨道运动的差异。虽然两种计算都预测了岁差,但广义相对论与数据一致,而牛顿则没有。这一现象
A.表明牛顿经典力学存在致命错误
B.说明相对论只适合于宏观物体的研究
C.标志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D.表明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缺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参照下表的有关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下列发明最快投入市场的是
时间1885—1919年1920—1944年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30年16年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7年8年5年

A.计算机
B.电灯
C.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D.蒸汽机
2018-09-07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2019学年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人教版 必修三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A卷
6 . 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本质的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理念、模式、技术及应用实践的创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关于互联网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传统信息传播方式   
②推动“新经济”的诞生   
③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④把人类引入“信息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8-10-12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10月11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3-信息技术的发展
2018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下表为不同时期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导致表中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B.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C.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D.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2018-06-07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31日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

8 . 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14世纪—16世纪欧洲大学10世纪—13世纪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史学《左传》《汉书》等;诗词《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水利、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辩证法
算术、几何学
天文学、力学
历史、地理学
音乐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材料三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小学中学高等学校
1949年2747666411933.891.77
1998年344804635303(含民办高校)951571.551.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

(2)观察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近代的“新教育是怎样革新古老帝国的”?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推动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7-12-10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二年级历史 大题易丢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工开物》是明末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初刊于1637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天工开物》的可贵之处,在于记述了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书中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描述,显露出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理论阐述,注重引入理论概念,而非单纯技术描述。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反映西学,如“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牛顿于1687年首次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首是一篇导论,综合力学各基本概念和牛顿三大定律;其后内容共分三篇,分别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质点和物体受关于力的各条特定定律的支配的无阻力运动,其次是阻尼介质中的运动和一般的流体力学,其三便是应用所获得的结果来阐明太阳系中的各个主要现象。该书的导论概括了牛顿力学的全部重要思想,是牛顿新宇宙观的精髓。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天工开物》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0 . 美国《时代》杂志曾把某一年的年度人物称号送给了所有潜伏在网络的“你们(you)”,准确地说,应该指我们。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每年多达数亿人次,位居世界前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家庭电脑的普及
B.网络信息丰富而且可靠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