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与初登准噶尔部汗位的达瓦齐交战失败后阿睦尔撒纳请求归附清廷,1754年,清皇帝于山庄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后,又招待阿睦尔撒纳等人一道观看了精彩的马术表演。西洋画师郎世宁等对此进行了纪实性描绘(见如图)。据此可知该画
A.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B.反映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布局气势恢宏具有较强写意性D.体现了清朝宫廷生活豪华奢侈
2022-05-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新八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学家考证曹操在世时曾吩咐待他死后多建疑冢以免遭后人挖掘,而七十二疑冢早在曹操之前民间就有传说。但后世著述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为彰显曹操多疑本性,大多将曹操与七十二疑冢直接联系在一起。这表明
A.文学的史料价值有折扣
B.曹操墓与疑冢毫无关系
C.曹操形象纯属文人杜撰
D.文学记载并不真实可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褚遂良(596-658)擅长书法,尤工隶书楷书,是唐初四大名家之一。褚遂良流传后世的碑刻《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等。但是《雁塔圣教序》与《同州圣教序》在立碑之初并无史料介绍,后世对二者有着不同的解读。明初书家是以两碑款识中所署时间先后、官品不同为依据。应该不具有正统性。在明末一直被前人认为是褚书正宗的雁塔本书史地位开始被质疑,书法边缘化。而同州本的声望则在明末书家对两种版本的重新思考、比较中得以提升。相较于之前的雁塔本,“道逸婉媚”的同州本似乎更加符合明末书家的审美趋向。清代中期,在金石碑版影响下,书家开始对碑版书法进行全方位的考据。人们也普遍接受同州本是由雁塔本翻刻而来,雁塔本的正统性再次被确立,同州本则逐渐被边缘化。

——张衍远《两版<圣教序并记>明清接受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书家对褚遂良碑刻作品《雁塔圣教序》和《同州圣教序》认识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书家认识变化的因素。
2022-05-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据此可知
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
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时期,因为奴隶社会的没落,社会结构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体现为教育由原来的奴隶主贵族专门享有变为平民大众都可以参与,这种变化促进了文化发展空前灿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打下了最为丰富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基础,影响着后世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甚至可以说成就了整个中华文明的骨架,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请你对以上材料任一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1922年)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所谓认识,只有对自身的认识可言……别人的行为是无足轻重的;我们只有从自身感到的快乐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由此可知,该作品(     
A.体现了对人性价值的追求B.追求浪漫主义的理想生活
C.深刻剖析了社会生活本质D.凸显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部小说描写了一桩弑父案,以及案件的法庭审判。这是一幕关于当时人们精神的戏剧,讲述了情感和欲望信仰、理性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该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这部作品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价值的追求B.启蒙运动时期,对张扬个性的思考
C.产业革命时期,对社会现实的鞭挞D.二次大战之后,对荒诞社会的迷茫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约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2022年春晚的舞蹈剧《只此青绿》把《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只此青绿》牢牢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文博、舞蹈、音乐、文学和非遗传承中探寻和提炼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精髓。它不只用纯艺术的方式舞绘千里江山,还在建党百年之际完美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意蕴,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央视2022年春晚《只此青绿》舞蹈剧(片段)

-----摘编自马季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及人民网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一类中国传统文化(或一个作品),先简要介绍该传统文化(或作品)再阐述其现代价值。(要求:选取的传统文化或作品明确、介绍抓住要旨、现代价值阐述合理并有理论升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3-08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这些观念
A.具有非理性和蔑视传统的特色B.强调绘画应真实描述事物
C.体现了对传统艺术创作的反思D.根植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9年,苏联人勃兰切尔创作了一首名为《喀秋莎》的爱情歌曲,描绘了苏联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但是,这首歌曲在当年并没有流行,而是在两年后的苏联卫国战争中,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开来。这说明
A.文艺创作要符合时代的需要B.文艺作品也具有强大战斗力
C.人民认可的艺术才具有价值D.政治需要推动了文艺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