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清代前期著作统计的历代政府表彰的“贞节”妇女人数,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宋代之前1000余年宋金274年元代97年明代276年
187人302人742人35829人

A.宋代之前礼教观念较为薄弱
B.宋代理学思想强调三纲五常
C.明代强化对妇女守节的认可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2018-04-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 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皇帝举措
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
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
汉武帝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2018-04-09更新 | 818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3)-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力提升)
4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时期,其中两个非常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时期特点状况
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
1976年以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

A.教育发展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缓慢
C.“左”倾错误的发展
D.中苏关系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2018-06-01更新 | 2122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三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李贽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李贽
记述出处
“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奠甚于李贽。”頋炎武《日知录》
(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李贽)“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沈瓒《近事从残》

A.缺乏良好道德素养
B.深受当时学者推崇
C.批评社会吏治腐败
D.具有离经叛道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
历史材料出处
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
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8 . 下面是下表古希腊思想家认识世界的历程(摘选)
时间思想家观点
约公元前9世纪荷马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公元前6世纪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是自然,人应该顺应自然
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后期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3世纪初芝诺自然界、人及人类社会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

这一历程表明,古希腊思想家
A.认识世界的视角从神到人
B.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C.逐渐忽视信仰和放纵私欲
D.历来重视探索人的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A.关注世界形势的发展B.向国人介绍西学知识
C.揭露列强瓜分中国阴谋D.为变法制造社会舆论
10 . 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今地名)。
《旧唐书·文苑传》(115位)河南22人,河北22人,陕西13人,山西12人,江苏10人,浙江6人,湖北5人,山东4人,四川2人,不著籍贯者19人
《新唐书·文艺传》(77位)河南22人,河北17人,陕西9人,山西8人,江苏4人,浙江4人,湖北3人,山东2人,甘肃2人,福建1人,江西1人,安徽1人,籍贯不明者3人

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
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
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
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
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