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如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的发展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理性主义的兴起D.科学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2 . 19世纪中期世界音乐领域兴起了民族乐派,他们以民族题材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音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该乐派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
B.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对本国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
D.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抵制
2019-09-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3 .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D.“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4 . 社会思潮是时代与社会共同的产物,在特定的时代变革和社会文化的背景中产生“nationalism”一词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的促进,使“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历史中的一个主要思潮。与工业革命相关的19世纪欧洲社会的思潮还有
①“自由主义”     ② “凯恩斯主义”     ③“浪漫主义”       ④“现实主义”
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12-28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检测题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是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以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以及盛极而衰的历史。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高尔斯华绥的作品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019-09-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6 .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包括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③周恩来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
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 .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时,明确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双百”方针出台的背景包括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正在“向科学进军”
③社会主义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④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危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A.欧洲人传统观念的改变
B.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
C.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
D.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
9 . 在国内,信息化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现代化目标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关于信息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据此可知
A.中国信息化时代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B.信息化进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信息技术产业兴起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
D.信息化进程实现了中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
10 . 下列四幅作品,风格各异,反映的历史背景也不同,其中以世界现代史的某一重大事件为背景的名画是
A.
B.
C.
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