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
2 .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亨利八世C.克伦威尔D.拿破仑
2020-05-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该名言出自
A.梭伦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2020-05-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4 . “使用了光与色的结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开创上述绘画风格的画家是
A.梵高B.莫奈C.毕加索D.塞尚
5 . 15世纪中期,某西亚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
A.知识与美德的关系B.教会与上帝的关系
C.人性与神性的关系D.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席勒将美育的内涵界定为自由。“人只有通过审美自由,才能实现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的转变。耳朵里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变成他的职业的一个标志。”他主张
①美学教育重在培养艺术人才   ②改变工业化时期人性的偏枯
③通过审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④回归古朴宁静重建精神社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2-0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8世纪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们周游着“世界”,他们以书信记录面对逆境、腐败和诱惑时每一次内心的挣扎,保持着一份尊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体现出
A.人文主义B.经验主义C.禁欲主义D.唯心主义
2020-02-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权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在孟德斯鸠对自由的叙述中
A.强调自由绝对性B.抨击了专制政体
C.明确法律的地位D.呼唤着民主共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北宋张载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意思是说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其体现的主旨是
A.格物致知、探究天理B.虚心求知、择善而从
C.学贵有用、经世致用D.以德育人、博学精思
10 .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
A.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
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
2020-01-17更新 | 610次组卷 | 38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