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有人指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此高举起的大旗是(     
A.“民族     民权     民生”B.“自强”“求富”
C.“民有     民治     民享”D.“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
3 . 东周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论辩之士雄起,讲演之学开辟”,形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百家争鸣时代。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③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语句中都提到“天子”。按所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心
③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④天下为主,君为客……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2022-07-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忽必烈即位以后,元廷围绕科举兴废问题曾展开反复讨论。成宗、武宗时一再议“科举事”,但无结果。元中期官方编纂的法令文书《通制条格》载:“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等。经学说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搭……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释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才去也!”。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科举制演进过程中“词赋与策论、经义之争”
B.朱熹编“四书”,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取士标准
C.专立德行明经科,尊崇程朱理学,推动了理学北传
D.元朝恢复科举制,为国家选拔出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2022-07-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百年伟业

19206月,《国民》杂志发表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应该怎么样运动》指出,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起因、革命力量、革命手段与中国国情完全相同。并强调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由“经济改造”到唤起“觉悟”是建立新社会的路径。

19212月,蔡和森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指出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完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


(1)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部分重要会议

序号时间内容
19351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19493毛泽东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2)说出表中两次会议的名称,并简述其所蕴含的转折性意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杨靖宇

杨根思

王进喜

邓稼先
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402月,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连长,19501129日,在坚守长津湖畔某高地的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了号称“王牌”美军的八次进攻。最后只剩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用生命实现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新中国石油工人,1960年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1958年毛泽东提出“没有原子弹在国际社会上就没有话语权”,邓稼先等科学家挑起重任,克服了资料少、设备差、环境恶劣等难以想象的困难,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3)从表中选择两个英雄人物,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其英雄事迹彰显的时代精神。
序号年份史实
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1979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0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1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7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000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5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4)阅读上表,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某个侧面,选出三条资料,提炼出一个主题,运用这三条资料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2022-01-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制度创新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送至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分析三省六部制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3)依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改造政治制度各提出了什么主张,两人的主张有何相同点?
8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上言论出自于
A.《史记·李斯列传》B.《荀子·强国篇》
C.《汉书·董仲舒传》D.《汉书·景帝纪》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探索治国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形成百家争鸣,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孟子认为人性本恶B.老子提出相生相胜
C.荀子主张隆礼重法D.邹衍提出道法自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6年胡适撰文指出“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读、可听、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坛舞台而皆可,谓之村妇孺而皆懂。”胡适意在
A.批判封建伦理B.否定传统文化C.推动文学革命D.提升平民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