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引用西方自希腊、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这表明他们
A.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B.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
C.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
D.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4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D.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2018-09-07更新 | 19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4届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5 . “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基于这样的认识,产生了下列哪一作品(     
A.《日出·印象》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格尔尼卡》D.《自由引导人民》
6 .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
③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
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 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
A.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
B.“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主张“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鞭挞程朱理学,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9 . “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据此推断诗中描写的是
A.王羲之的行书B.颜真卿的楷书
C.怀素的草书D.赵孟頫的行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任公曰:“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秦汉以后,“行民本之精神”主要得益于
A.“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B.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C.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