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礼记》中这一故事的引入,主要是说明了孔子(     
A.“以德服人”的理念B.“有教无类”的思想
C.“克己复礼”的要求D.“为政以德”的主张
2023-01-03更新 | 30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2 . 草书始于汉初,在唐代达到极盛。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由此可见,草书
A.融合了其他字体优点B.与官方思想背道而驰
C.易于抒发出情感意境D.笔画分明、结构方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孙中山在多次演说与撰写的论著中都说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其他许多革命党人也曾对民生社会主义进行过阐释,例如,黄兴曾说明:“国家社会主义,实于国民今日现状最为适当”;朱执信更是主张“财产归公”,即国家所有,提出了较为激进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B.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C.治国理念的趋同性明显D.对欧美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
4 . 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刘彻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变化(       
A.推动了儒家与道家的相互融合B.意在削弱地方权力维护国家统一
C.是社会发展与政治统治的需要D.是为了提升先秦儒学的政治地位
5 . 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两次为教皇设计陵墓。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下图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之一—《被缚的奴隶》。这反映了
A.宗教压迫激发个性解放诉求B.宗教改革导致精神生活困扰
C.教会资助推动人文主义发展D.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心理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谭嗣同认为,开创于孔子的儒学,使后来无论何种新学,何种新理,具不能出其范围,而当今的西学亦“无一不萌芽于是,以此见吾圣教之精微博大,为古今中外所不能越”。谭嗣同的这一思想,意在
A.揭示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B.剖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C.为西学传播提供历史依据D.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7 . 195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文艺界出现了建国后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活跃局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B.文艺工作者高昂的创作激情
C.党和政府调整了文艺方针D.受到苏联文艺作品传入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一天,元朝思想家许衡和朋友远行,途中又饥又饿,恰好路边有一棵大梨树的梨子熟了。同行的朋友争相摘食,但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朋友劝说道:四周房屋倒塌,梨树已无主人。许衡却说:“梨虽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吗?”这一故事说明,许衡
A.推崇格物致知B.主张理在事先
C.恪守内心自省D.心系天下苍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老子劝告统治阶级不要以“智”治国,而要“以无事取天下”,听任社会处于混沌自然的状态,以达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的“治”的境界。老子的这一主张
A.符合没落贵族阶层的意愿B.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C.对当时社会起到建设性作用D.与同时期的墨子的思想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一位近代思想家在其著作论述道:“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位思想家应该属于是
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