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代学者刘献廷评价某学者: “(其)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据此推断,刘献廷称赞的是
A.王夫之B.董仲舒C.顾炎武D.黄宗羲
2022-05-26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此圣王之法也。”据材料判断,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B.韩非C.墨子D.老子
2022-05-26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3 . 文艺复兴时期有画家在创作时遇到了诸多困难,他必须运用并不十分熟悉的湿壁画技术,综合考虑拱顶的高度和弧度,在又高又大的天花板上处理复杂的透视问题。他克服了所有困难,在前后不到4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旷世巨制,一幅综合了赞助人意见、教会学说以及艺术家个人兴趣的伟大作品。壁画所选择的主题极为庄严和神圣,再现了人类诞生、堕落和救赎的全过程,成功地将300多人物融入到气势恢弘的视觉盛宴中。对该壁画解读正确的有
①位于罗马教皇的私人礼拜堂
②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③整个画面充满了严肃和恐怖的气氛
④充分表现了拉斐尔高超的写实技巧与人文主义思想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5-2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4 . 画家董希文在第三次深入藏区写生和创作后,于1963年创作了《千年土地翻了身》。下图所示,此画的中心为藏族女性扶犁劳作,远处一位解放军战士和藏民们正在犁地,两头牦牛奋蹄前行,远处地平线上,红色拖拉机正在播种。据此可知,当时
A.绘画艺术的主流风格为现实主义B.人民当家作主利于民族地区发展
C.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该文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清算党内孟什维克主义思想》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022-05-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评价先秦某学派:知今不知古,知新不知旧,知近不知远,知君不知民,知法律不知教化,知国家不知社会,知制度不知秩序,结果反为聪明所误。其所评论的应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列表述与如图所示人物相吻合的是
A.他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B.他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C.他最辉煌的作品是长诗《哈罗德游记》
D.他的作品反映了复辟后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黑暗
2022-05-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8 . 2019年12月5日,《中共党史研究》刊文纪念陈独秀诞辰一百四十周年,文中写道: “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十分复杂,既有早年的辉煌,也有晚年的凄凉。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做出过重要贡献。”对此评论,以下可以作为科学论据的是
A.陈独秀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它如何指导中国革命等问题
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C.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
D.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2022-05-2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学者余英时曾评论道:“视宇宙为上帝之有计划的建构,其运行亦依循一定的目的……万物在此宇宙秩序中皆各有一定的位置,人亦不容例外。……完全合乎自然的生活便是德性的生活。”他评论的是
A.智者学派B.斯多亚学派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10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中的“臣”是指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2022-05-23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