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时期,女性改嫁之风盛行。太祖之妹初嫁米福德,守寡后再嫁高怀德;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长大后才归宗。南宋以后,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再无皇亲公主多次下嫁记载,民间再婚现象日渐式微。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理学从影响有限到地位巩固B.女性贞洁观深入人心
C.重农抑商政策历史成效显著D.理学呈现世俗化趋势
2 . 近代之前的中国“学在民间”,教育只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政府所需人才通过科举制度予以解决。19世纪后半期开始注意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为国家所用,如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A.义务教育开始建立和普及B.正在顺应工业革命的趋势
C.教育体制已发生根本改变D.学校教育取代了家庭教育
3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B.法家思想的至尊地位
C.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2020-03-08更新 | 373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南朝梁武帝崇奉道教,重用炼丹师阿弘景等人;同时,他又推崇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佛教寺庙;他还撰写了《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儒学著作二百余卷。这说明梁武帝时期
A.佛道儒三教并列为统治思想B.社会主流思想受到挑战
C.开始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统治政策随国情变化而调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小说在魏晋时期以描述奇人怪事为主,元末明初出现了弘扬历史英雄人物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明清时期商人、市井游民和妇女常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些变化说明我国古代小说
A.呈现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B.元末明初小说逐渐走向没落
C.内容虚构对历史研究无价值D.全面体现了古代文学的变化
6 . 文化反映时代变化趋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概况,其相似的理由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资产阶级的需求
C.社会思潮的推动
D.传统文化的影响
7 . 有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以一对贵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这部古典小说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
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
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
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
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2017-12-01更新 | 397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普遍迅速发展B.为了丰富不断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
C.是汉字发展由繁到简趋势的产物D.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哗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
A.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
B.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
C.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