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思想理论先导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根据相关联系,将左列与右列相匹配。
2020-07-0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多面“国学”

近代以来,“国学”有着多种涵义。

在晚清“中体西用”的文化争论中,“国学”是“夷学”、“洋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一个文化名词。

在学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称,与从西方传来的文、理、法、商、工、农、医“七科之学”形成对立,这时它是一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     教育名词。

在清末革命浪潮中,邓实、章太炎等人提倡的“国学”具有儒家的“家国情怀”,他们认为其对立面是“君学”,“君学”灌输朝廷即国家、事君等同于爱国的专制思想,“国学”又具有了政治色彩的名词。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则认为,国学是“国故学”的缩写,“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一切文化历史”,具有“中华民族学术文化总代表”这样一种涵义,“国学”因而演变成一个学术名词。

——《“国学”的外相和内涵》(《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


(1)简析晚清时期,“夷学”“洋学”“西学”及“七科之学”等能成为与“国学”分庭抗礼概念的历史原因。
(2)章太炎等人将“国学”定位于“君学”对立面的目的何在?
(3)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对待“国学”的?这种态度最主要的局限性是什么?
(4)导致近代以来“国学”涵义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6-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思想潮流的演进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主题

代表人物核心思想或著作成就发源地或中心
A 但丁、达•芬奇等《神曲》《蒙娜丽莎》B
宗教改革C强调“信仰得救”,否认教权神授

德国

D 世纪启蒙思想培根近代唯物主义思想

英国

霍布斯E学说
F政治分权学说
18 世纪启蒙思想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G
孟德斯鸠主张H
I《社会契约论》
J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希望以道德觉悟建成理想社会法国、英国
K马克思、恩格斯 L、《资本论》英国、德国

(2)简述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0-05-14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5月阶段性调研历史试题(等级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