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三鲷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要》

材料二 清初思想家在许多问题上继续发扬光大了晩明的进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唐甄鳇续批判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是这种精神指导下的成果。这殷实学思湖直接引发了清代中叶的朴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

——摘编自曾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宋代“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并说明理学的社会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的“实学思潮”出现的背景。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
2023-03-1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根源,礼学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礼”是内容,“乐”是形式,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是治国的基本要素,礼乐的这种治国内涵被无数统治者沿袭采用。儒家认为,礼乐因人情而设,有节制性情、提升道德的作用;“礼”的和是“中和”,礼以和为贵,就是在尊重各个阶层权利的基础上,要求人尽自己的义务而达到和谐,这种思想在当代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刘丰《儒家礼乐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迪》

材料二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宋之际,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出现了文化转型期。唐朝统治者对世家大族的压制,客观上使得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家族的约束和保障,以传统的礼法之学渐渐崩溃,家族文化逐渐解体,文化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个人精神逐渐得到释放,民风渐变。到了宋朝及以后的时期,随着选官制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逐步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平民文学兴起,白话小说大量涌现,市民文艺广受欢迎。新的平民学者群体也不断壮大,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平民精神。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古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初,在人文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下,中世纪的神学冥想被一种积极的现世生活精神所取代。薄伽丘的《十日谈》以世俗的视角颠覆了教会的神圣性;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的巨人父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价值标尺;莎士比亚的戏剧充满了人文主义者的怀疑精神;蒙田更将这种怀疑反省的力量注入近代理性洪流之中;托马斯·莫尔则创建了西方思想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世界,传达了他理性政治、理性国家的构想。

——摘编自郑艳《理性与人道: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彰显》


(1)根据材料,概括人文精神在14—17世纪初文学著作中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人文精神在这一时期其他领域的表现,并说明理由。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唐到清,中国主流文学形式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并指出其影响。

2018-0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帝下令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是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巨大汇编。由于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编撰者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分类法进行了改进,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部下分四十四卷。在内容选择方面尽管收录了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等西方科学著作,但认为西学……“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中国传统科技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则不予收录;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同时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

材料二   《四库全书》曾历经悲惨的遭遇,导致存世量少且版本残缺。近代以来,不少有识之士试图推动再造《四库全书》均无功而返;新中国成立后,原大原样重印《四库全书》因投资巨大、周期漫长、工艺复杂而未能实现。2008年,我国决定启动原大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出版方选取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底本,严格按照原书分册分函,版式、大小,务求真实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始风貌,几乎全部采用传统手工工艺,以确保原汁原味,再现原书传统形制之美。全程参与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专家、学者、手工艺人达500余名,2013327日该项目工程告竣。……此次原大影印《四库全书》,放弃了数码快印的流行方式,而是追求“原生态”,使得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让人赏心悦目。同时,这一工程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纸张制造、印刷、装订等工序,为今后的古籍出版提供了人才储备。

——摘编自王国平《<四库全书>原大影印告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四库全书》编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得以成功编纂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我国得以启动并于2013年告竣原大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的战略考量。
2021-12-23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概况
隋朝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唐高宗时期(653年)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702年)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1487年),八股文定型
清朝光绪年间(1905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材料三   平遥文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文庙的历代修建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平遥文庙的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掩映相称,内部陈列有大量礼器和祭器,历代对从祀者都有严格的等次排位。其中的“明伦堂”是文庙学宫的主要教学之处,也是施行儒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意。

——据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等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平遥古城和平遥文庙为例,简述这些建筑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及观念。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法律,国家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虽然存在,但不能行动。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让我们为宪章加冕……把国王这一称号分散给有权享受它的人民。

——【美】潘恩《常识》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的一些思想家疾呼:表面富裕、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中,却有这么一大群贫穷的同胞臣民,他们是用双手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本身毫无过失,却注定要遭受沉重的苦难。一些工人阶级的理论家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反对现存的工厂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反对资本主义体制,建立更为合理公正的新社会。

——摘编自李宏图《再造社会:19世纪欧洲的社会问题与化解》

材料三   无产阶级将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请用两个词准确概括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并举一例说明西方资产阶级对上述主张的实践。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的理论家反对“资本主义体制”的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马克思构想的“联合体”的特点,并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2021-10-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9 .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分别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材料三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3)综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17-18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0 .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13世纪的中国……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汤因比和余秋雨都对宋代的中国非常向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可能会关注的宋代市民文化现象,并分析这些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2017-10-13更新 | 15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