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归纳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利用经学、创立孔教是维新变?法策略上十分有效的一环,取道孔救是方便法门。“必须从传统的封建学说中去寻找武器”,“用传统来反传统";“只有利用孔子的成信,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才能发出改革时政的呼声“。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创教努力及其影响》

材料二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客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盲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如何看待传统僪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为中国的教亡运动所做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021-02-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